□杨暖
临近中午,冬阳格外明亮,我从房里踱到院里,头顶发丝暖烘烘的,想晒晒太阳的念头分外强烈,便从院里踱到十三香路。一墙之隔,栅栏墙,从墙内就可望见十三香路来往的人群,隔壁是一所学校。这个钟点是家长接学生放学的时候,我不接学生,就想随意走一走,顺道买些青菜。
周围的村落里,常有老太太将自家菜园里的小青菜拿来卖,小南瓜、上海青、胡萝卜都是常见菜品,也不论斤,1块1把或一个南瓜3块钱。我固执地认为,这些刚采摘的青菜更新鲜,未经长途运输,还带有泥土的气息。今日在一位老太太的小车上,发现有新鲜荠菜,刚挖的,苍绿的叶片、雪白的根须,拿起一嗅,好清香哟。我如获似宝,全部打包。老太太说:“闺女,这真好吃,早上菜园里挖的。”又买了一斤香菇,提着往前走。十三香路上熙熙攘攘,我往人群外面走,照一照冬阳。
这时节,路两边的羽叶栾树的树叶都已经落尽,蜿蜒南北的十三香路,秋日那金黄的叶子、红艳的苞果覆盖了整条街的绚烂,多美呀,如今已是枝杈萧疏,花叶落尽。好在今日晴空万里,抬头望一望,无风、风尘、无一丝杂念,透过尖瘦的栾树枝梢,天空碧蓝,静美如洗,好个冬阳,好个蓝天哟!
我在盛夏时搬到这个院子里住,金秋时节方走到这一墙之隔的十三香路。这一走,我就和这条路好上了。这么说来,如果不顾及十三香路南段的拥挤和尘埃,这条路还挺有意思的。比如,十三香路向南,是家生产十三香的调料厂,十三香路向北,有长长的桂花林。在我看来,这条命名“十三香路”的普通街道,其实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息。
先说十三香吧。十三香是老牌的中药香草调味料,以前家里常吃,炒菜或调馅,去南方后饭菜偏向清淡,只放油盐就够了,再没吃过这种调料。
没想到,有一天我住的地方离它这么近,近到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时不时就会嗅到调料味。不止是我吧,这个院子里的2000多户业主,大概早嗅惯了。据说十三香是融合了肉桂、丁香、花椒、大料、紫蔻、砂仁、肉蔻、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研磨秘制而成的。那气味从厂区上空飘散出来,随风凝聚就很浓烈了,香辛中带着点儿蓬勃而绵长的余味。故而,每当我在房里嗅到阵阵香辛味,就联想到是厂里出调料的时候了。赶上肚子饿了,甚至可以想象出一顿丰盛大餐、一盆热乎乎的大烩菜,亦或刚出锅的饺子、包子。北方的面食烩菜挺适合这种调料提味。
国庆节时,父母从深圳回乡探亲,来小城住了两日。我妈刚在家待了半晌,就问:“哪儿来的十三香味呀?”我指指前方,告诉她十三香厂就在那边。我妈当即提醒我,买两三包十三香带回深圳包饺子。看来,离开老家这么多年,我妈的口味没变。
送走父母,迎来了初秋一场持续两周左右的小雨及低温。雨过天晴后,秋高气爽,每天带着娃娃到户外玩耍。值八月天,十三香路向北,长长的桂花林,小雨及低温催开了桂花的盛花期。八月桂奶白色的花瓣,仿佛一下子在晨露中苏醒,密密匝匝的小花瓣,绣球样繁密浓烈,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甜香味。我在一个清晨和妹妹带着娃娃去小公园玩。小公园在路的尽头,要向北走过整整一条十三香路。越向北走桂花林越密,越走越香,香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那个清晨的十三香路至今仍觉得是香的。
第二天清晨,依然顺原路去小公园,此时的桂花林里已经有人在采摘桂花。那些细小的花瓣堆在袋子里,让人无端想起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还有桂花香水。
小公园里也散落着八月桂,树更高大些。娃娃们玩耍的空当,我和妹妹趁兴摘了一些。正摘得高兴,妹妹的手腕被毛毛虫辣到了,顿时哇哇大叫,手腕上青肿一片。下一日,我的手指竟捏到了那个青绿的家伙,心惊肉跳之下连忙甩手,然后就是一阵火辣辣地疼。至此打住,摘的桂花在露台上晒了,得干花一小罐,打算泡茶喝。
周末,我们慕名去盘古园游玩。小园洁净如新,在盘古开天辟地的主题雕像前几多流连,而娃娃们乐于攀爬山坡的小石径。往园子深处走走,五六株老桂花树上的桂花繁花如瀑,整个园子宛若被撑了一顶桂花伞,满园浸在桂花香中。我们讨论着桂花的品种与甜度,仿佛小城的桂花皆在这两天如约而至。我真是幸运,赶上小城八月桂如此盛大的花期,无须兜兜转转,迎面就与这花香花事相逢。
美中不足的是,八月桂的花期很短,盛花期也就一周左右,七日过后,正好下了一场雨,奶白色的花瓣渐次凋落,残留枝头的那些也已枯萎。香气散尽的桂花树如同失了灵魂,花期的光彩照人仓促得宛如一场梦境。深冬时节,我走在十三香路上,路两旁的桂花林恢复往昔沉寂。它们在静静酝酿下一度的花期吧。然而,一期一会,今年花事过,要等来年八月桂花香,而来年,我又在哪里呢?我能赶得上吗?想起这些,内心就有些怅然。
身在异乡为异客,在外地是客居,而今身在故园,我依然如同过客。多年在外,离开家乡太久的结果就是不论身在何处,都有客居的疏离和不安。这不安折磨我很多年了,如风行水上,总不能扎下根来。而我多么渴望能像一棵桂花树那样,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随季节自然枯荣,再不要奔波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