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本报讯 楼下商店和街头的商贩经常把音响和喇叭放得震天响。昨日,家住市南海路南段南海社区的刘丽为此和商户发生了争执。
“处理部分商品,1折销售。”“水果、蔬菜今日特价……”一楼商店门口的音箱里不时传来叫卖声,令在楼上居住的刘丽无法忍受。“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楼上住户的感受?我下夜班回家想睡个安稳觉都不行。”昨日上午,刘丽再次来到楼下的商店,要求店主减小音量。
“大家都是这样宣传的,如果声音小了,顾客根本听不见。”店主说。
“不光是楼下的商店,街头商贩的喇叭天天发出噪声扰得大家难以休息,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楼下聊天的居民说,一些店主喜欢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而且叫卖声循环不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休息。
见店主不配合,刘丽只好再次拨打社区民警的电话。
“请把音量调小一些,不要再扰民了。”社区民警赶到后对店主说。民警称,居民生活噪声调查取证很难,关于噪声污染的报警大都局限在特定的时间段。例如一些商店的音响,群众报警时音量很大,可当民警赶到现场时音量小了,很难取证。
“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该类违法的处罚权归公安机关,可公安机关没有噪声级别鉴定的标准和设施。”民警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因为噪声污染多次报警。面对这种情况,民警只能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让大家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