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1月07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山谈话”将被安倍篡改?

安倍晋三将发表二战结束70周年谈话 是否继承“侵略”表述态度模糊 外媒质疑其诚意

发布时间:2015-01-07 08:29:27  

yuanzh150121.jpg 

安倍晋三。(资料图片)

“在继承包括‘村山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的基础上,发表‘安倍谈话’。”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记者会上提前大半年透露口风,将在815日发表二战结束70周年谈话。安倍话里话外暗含的信息,随即引发媒体争相剖析。

日本共同社6日晨称,安倍重申将基本继承对二战表示“痛彻反省”的“村山谈话”。但是,与以往在国会答辩时一样,安倍使用了“总体上继承”这一说法,对是否会逐字逐句继承“侵略”等表述依然态度模糊。

而鉴于安倍政权奉行的“积极和平主义”终极目标是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在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等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恶劣表现,“安倍谈话”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战争进行反省令人生疑。

“安倍谈话”   不再继承“侵略”等表述?

对于安倍是否会逐字逐句继承“侵略”等表述,媒体看到其中的不确定性。

共同社报道称,安倍曾在20134月的参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后来他改口称将基本沿袭此前的首相谈话,但外界认为其对“村山谈话”还是持有保留态度。

报道指出,安倍被认为对承认“侵略”持消极态度。如果谈话中以其他表述代替“侵略”,要求日本明确战争责任的中国和韩国将提出反对,认为安倍推行“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也可能在欧美扩散。如何决定谈话的内容,安倍处境两难。

2013年安倍在国会答辩时曾表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和国际上都还没有定论。”对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京审判),他也曾表示“联合国是根据战胜者的判断来定罪的”。这与他背负着不接受东京审判历史观的部分保守派的期待也有关系。

对此,《纽约时报》则援引日本上智大学当代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的话称,即使安倍不修改“村山谈话”,也依然可以破坏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安倍可能会致力于将‘村山谈话’篡改成‘安倍谈话’”。

树民族主义大旗   淡化战争责任?

法新社报道称,日本右翼一直反对日本对二战作出道歉,这让安倍一直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不过,安倍对此也是含糊其辞。

《纽约时报》指出,安倍重申会继承历届政府关于日本战时责任的官方声明,但是安倍并没有明确表示届时是否会向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国道歉。而分析人士推测,以民族主义闻名的安倍可能会淡化日本的战争责任,类似的举动将激怒中国和韩国,而美国的决策者们也担心会因此加剧区域紧张关系。

日本《朝日新闻》以“日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其战争责任”为题发表社论称,在过去两年内,在为战争遇难者举行的全国悼念仪式中,安倍从来不提日本在侵略战争时期伤害亚洲各国的战争责任,并且声称为历史定位是历史学家的责任。

 报道表示,虽然安倍具体的谈话内容尚未透露,但是听到安倍不停地强调谈话内容会“面向未来”的信息让人不安。因为在面向未来时,如果不先面对过去,日本会失去辛苦积攒70年的国际社会的信任。

二战伤痕   持续影响日本与中韩关系?

法新社称,安倍关于将反省二战的谈话,可能有助于缓解外界对这位民族主义首相低调处理历史问题的疑虑,但是安倍依然含糊其辞的态度,让中国和韩国深感忧虑。安倍如何描述日本在二战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受到亚洲各国的关注,同时也受到美国的关注。

《朝日新闻》认为,二战在日本人的集体记忆中被淡化的今天,“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有抬头的趋势,作为一国首相,安倍需要勇敢地面对日本的战争责任。报道表示,“村山谈话”已经成为日本历届内阁对于二战的官方观点,为日本和邻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破坏这份谈话的价值将是“不可接受的”。

                             (据新华社)

 

1975

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

 

时任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创造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招致各界的不满。

 

1985

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

 

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布日本内阁成员可以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并于“终战纪念日”当日进行参拜,他甚至向世界发出质问:“日本总被要求道歉、道歉,什么时候才算完?”这是二战后日本首相首次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日关系剧烈震动。

 

1995

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

 

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讲话,承认日本过去实行了错误的国策,走了战争道路,并表示要深刻反省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此次讲话被称为“村山谈话”。

 

2005

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

 

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声明,为日本给亚洲各国及其他遭受日本殖民统治、战争侵略的地区所带来的“巨大的伤害与困难”进行“深刻的反省”与“道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