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1月06星期二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挂历上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5-01-06 09:14:26  

         2014年已经过去,年华似水,你我又长了一岁。不管你是否真的翻了一页日历,也不管它是实物的还是电子的,是台历还是挂历。在曾经的岁月里,挂历的确曾经风靡——它的模样便是中国的模样。据新浪网20141231

banyw150122.jpg 

上个世纪50年代,建国伊始,代表选举、人民公社、劳动模范、文化学习等内容出现在挂历上。同时,挂历也担负着外宣和外交功能。例如1954年,中央委派上海市制作了5000本挂历,印有黄果树瀑布、漓江风光等,送给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际友人。图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挂历。

banyw150119.jpg 

允许公款购买挂历成为挂历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图为1992年底,为纪念次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出版的毛泽东生活肖像挂历亮相商场,成为当年销售热点。

banyw150123.jpg 

解放后,一批月份牌画家如李慕白、金雪尘、金梅生等受聘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培养年轻一代画家,将著名的擦笔水彩技法运用于年画、宣传画的创作中。图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挂历。

banyw150117.jpg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挂历上增加了两位大明星,她们是巩俐和史可。巩俐在1987年主演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一战成名,此后一发不可收,成长为国际巨星。史可1988年出道,1989年登上经典老牌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封面。图中左为史可,右为巩俐。

banyw150120.jpg 

无论挂历的模样如何改变,无论你翻或不翻那一页,日子依然如流水般逝去。也许该像朱自清一样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图为199212月,北京城乡纸张经销部推出买1012的办法。

banyw150124.jpg 

上个世纪70年代,挂历上除了有毛泽东外,出现了人们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习毛主席语录、样板戏经典镜头、英雄模范事迹、丰收场景等内容。图为“文革”期间和“文革”后的挂历。

banyw150121.jpg 

月份牌诞生于清末,彼时西风东渐,一些画家开风气之先,在民间年画中融入商品广告,并配有中西对照历表。月份牌上多美女,并风行民国时代,诞生了诸如郑曼陀等著名月份牌画家,很多演员包括胡蝶、陈云裳等人都曾登上月份牌代言。图为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广告画。

banyw150116.jpg 

那时,常在挂历上出现的刘晓庆、陈冲、李秀明、龚雪、张瑜、潘虹等人是一代少年心中的女神。1980年,张瑜在电影《庐山恋》中“一吻成名”。而在1981年还是电影新秀的陈冲,到了1987年,凭借《末代皇帝》成为好莱坞巨星。图中左为陈冲,右为张瑜。

banyw150118.jpgbanyw150118.jpg 

上个世纪90年代,挂历市场以美女形象为主。有的挂历生产厂家为了销售,使用的女性照片尺度比较大,引起相关部门的不满。相关部门对挂历市场进行了整治。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女性“三点式”挂历必须在体育场范围内摄制。图为1990年的街头挂历市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