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1月06星期二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振梁去世 中国体育痛失栋梁

国际奥委会降半旗志哀

发布时间:2015-01-06 08:15:55  

yangf150117.jpg 

何振梁(资料图)

yangf150116.jpg 

这是2007624日,何振梁(右)与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开幕式上,共同欣赏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

yangf150115.jpg 

这是200886日,北京奥运圣火火炬手何振梁手持火炬在北京市传递。

yangf150114.jpg 

何振梁和杨澜(右一)等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庆祝申奥成功。

yangf150113.jpg 

199211日,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右)夸奖奥运女子体操高低杠金牌得主陆莉人小志气大。

4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作为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何振梁曾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并两次作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陈述人,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人物之一。

国际奥委会(IOC)官网第一时间对何振梁去世进行了报道,IOC主席巴赫表示将为何振梁下半旗3天以示哀悼。

何振梁192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的法语翻译。1952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何振梁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1981年,何振梁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曾担任副主席一职,被誉为中国体育外交家和先行者。

1993年和2001年,何振梁两次作为北京申奥的陈述人之一,是北京申奥成功极其重要的人物。“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2001713日,何振梁的这段陈述成为中国体育的经典。

2009年,何振梁卸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慢慢淡出视野。最近两年,由于肾部衰竭,何振梁大部分时间在协和医院度过。201541550分,何振梁辞世,享年85岁。

作为北京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功臣,何振梁生前的一大愿望是能看到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北京冬奥申委4日对何振梁的去世深表哀悼,并表示将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完成申办使命。

何振梁遗体送别仪式定于1月10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家乡无锡设灵堂供群众缅怀

4日下午知道消息后,很多媒体和群众都自发来馆里缅怀,我们也准备在馆里开设灵堂。”无锡“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馆长徐炜称,为了这座陈列馆,何振梁无偿捐赠了近2000件物品。

2008年,“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在无锡开馆。“每次回家乡无锡,何老都会过来看看。”馆长徐炜向记者介绍,从2007年开始,何振梁先后向馆里捐赠了1900余件物品,“最后一次是南京青奥会前。”

2000件物品中,有何振梁参加国际奥委会所有全会的工作证,也有他参加十余次奥运会的相关物品。“我们还保留了一份北京申奥成功时,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签名的纪念封,这是全球唯一的。”

徐炜称,何振梁曾陪同萨马兰奇、罗格来馆参观,去年南京青奥会期间,由于身体不适,何振梁让夫人梁丽娟陪同巴赫来馆里参观。据徐炜介绍:“陈列馆4日开设灵堂,供群众缅怀,此外我们会在影院循环播放何老的片子,以此来纪念他。”

何振梁一生献给奥林匹克

20017132208分,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全中国沸腾了。

作为北京申奥的关键性人物,时年72岁的何振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北京拿到了奥运会主办权,我这辈子没有遗憾了。”何振梁说。

何振梁的一生,与奥运会紧密相连。

【申奥功臣】    为了申奥没时间去看病

北京申办过两次奥运会,何振梁都是陈述人。

1993年,北京遗憾地输给了悉尼。何振梁强忍内心的痛苦,微笑着转身,第一个与澳大利亚的代表握手。

《奥运中国:中外名人解读北京奥运》一书写道,当晚何振梁和夫人回到酒店后,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爸爸,我看了电视,你别太难过了,要保重身体,我爱你。”放下电话,何振梁的泪水夺眶而出。

2001年,北京最终拿到了奥运会主办权。何振梁又一次流泪了,只不过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北京申奥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

申办过程中,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不能邀请国际奥委会委员到申办城市访问,为了让委员们了解北京、投北京一票,何振梁穿梭于各国委员之间,5个月时间里,他有69天在国外和飞机上,出访11次。何振梁喜欢打网球,但足足8个月没有摸过球拍。他喜欢看书,买了一大堆书,也没时间翻一下。

为了让北京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更为出色,何振梁拿出了自己精通英、法两国语言的优势,字斟句酌。申办报告完成了,他也因为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在那之前,他身体就不好,但实在挤不出时间去看病。

【奥运传奇】   教会萨马兰奇说“北京”

“他是我在国际奥委会中最亲近的朋友之一。”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已故的萨马兰奇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评价何振梁。

何振梁192912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上学时,他是绝对的学霸,曾跳过3次级,16岁时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机电系。解放后,他进入团中央任法文翻译。

1955年,何振梁进入国家体委。

在帮助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何振梁当选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在1981年到1989年期间实现从委员到副主席的“三级跳”。而且,每次都是全票当选,这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独一无二。

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期间,何振梁与萨马兰奇并肩作战,他还教会了萨翁用中文念“北京”两个字。

何振梁在申奥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在会场中,萨马兰奇派他的秘书来问我‘北京’两字如何准确发音。北京的外文拼音是Beijing,但根据西班牙语的发音习惯,j的发音一般是h,则很可能把北京说成北‘兴’。为此,我根据西班牙语的发音习惯,为萨马兰奇把北京的拼音写成是Beidjing,使他能准确发出北京的拼音。”

后来大家都听到了,萨马兰奇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字正腔圆地念出了“北京”两个字。

【才华横溢】    给毛泽东周恩来当翻译】

如果没有与奥运结缘,何振梁也许会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

200181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九版,讲述了何振梁给毛泽东、周恩来当翻译的故事。

1956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年轻的何振梁以其娴熟的外语,不仅担任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的翻译,还受到毛泽东的关注。

有一次翻译结束后,毛泽东同他身边年轻的翻译亲切交谈。

毛泽东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何振梁立即回答:“报告主席,我叫何振梁。”毛泽东又问他名字怎么写,何振梁回答说:“振作精神的振,栋梁的梁。”毛泽东高兴地说:“呵,振作精神,很好!”

这次交谈,也让何振梁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翻译才能的机会。

后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大多由何振梁担任。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把何振梁介绍给周恩来,以至于何振梁有机会多次以翻译的身份随总理出访。

这样一来,何振梁长期在领袖身边耳濡目染,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从周恩来身上学到了不少翻译技巧和很多做人道理及敬业精神,而且使他结识了一大批欧洲朋友。

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何振梁还是极其仰慕领袖们的风采。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