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2月26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飘香的煎饼

发布时间:2014-12-26 08:46:38  

□牛林 (正阳县)

当年在我蹲点的村庄,有一位姓金的大嫂,她烙的煎饼非常好吃。每逢吃派饭到她家时,我都指名要吃她烙的煎饼,不要再备其他饭菜,否则我就“罢饭”(当然是吓她的)。一是她烙的煎饼确实好吃;二是也不愿意让她为我破费。

一次,下雨天,清闲的我便提前到了大嫂家,想看看她烙煎饼的技艺。

听完我的来意,大嫂羞红了脸说:“这算哪门子技艺呀?庄户婆娘那个不会?”说完,执意要“撵”我到堂屋里坐。

我打趣地说:“咋,技术保密,不愿传授啊?”

大嫂说:“您要不嫌烟熏火燎,那你就在这看吧,不过,只许看一会儿。”

说完,大嫂从面袋里倒出一些淘洗干净晾晒后的小麦、玉米、黄豆、红薯干混合在一起用石磨研磨出的面粉。大嫂烙煎饼用它们作主料。

面糊备好,大嫂将几块土坯摆放成外八字形,上面放上一只当地人称作“鏊子”的底部微鼓、厚厚的铁制锅具,然后开始添柴点火烙煎饼。

鏊子烧热后,只见大嫂麻利地一手填柴烧火,一手用勺子舀起满满一勺面糊浇在灼热的鏊子中间,再用一支约一尺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竹片把鏊子上的面糊迅速抹平,片刻间,一张圆似满月、色泽微黄的煎饼就烙好了。大嫂用竹片从煎饼底部托起,不偏不倚正好甩在一个用高粱杆编织的平常存放馒头、叫笊篱的筐子里。

接着,如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一样,一勺勺面糊源源不断地变成了飘香的煎饼,又飞入放煎饼的笊篱,只见笊篱内的煎饼在一层层地升高,那香味直往鼻孔里钻。

蓦地,在呛人的烟雾和煎饼的热气中,我注意到大嫂那件破旧但很干净的对襟褂子背部已经湿透,肩上搭的那条补着补丁的毛巾也变得湿漉漉的。大嫂那张因营养不良而显得苍白的脸这会因为忙碌和厨房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微红。

更令我感动的是,在烙最后几张煎饼时,大嫂迅速地从一个瓦罐里摸出几个鸡蛋并打破倒进面糊中,又将一个我根本没注意的窗台上的一个瓷碗里的葱花倒进去,搅匀后烙成了几张特制煎饼。

我明白了,这是大嫂特意为我准备的“派饭”。我此刻也明白了,为何每次我在她家吃煎饼时,她都不让家人陪我的原因。原来,他们自己吃的煎饼中没有这鸡蛋葱花。我也更明白了,大嫂为何一再要把我从厨房“撵走”的原因,原来她是怕我看见两种不一样的煎饼啊。

我的大嫂,我的乡亲,你们对蹲点干部的真情,让我该如何回报呀。

现在,大小城市到处都有卖煎饼的,但吃来吃去,怎么也找不出当年大嫂烙出来的那种杂粮煎饼的味道,因为,那飘香的煎饼满载着乡亲们的深情厚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