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2月23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二泉农场 一个美丽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4-12-23 08:24:42  

luf1412281.jpg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

□晚报记者   李玉荣       /

 

哗啦啦的自来水又清又甜,一座座温棚里的蔬菜正待上市,敬老院的老人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这是1221日下午,记者在汝南县东官庄镇七十二泉农场看到的景象。

“这里有1000多亩土地,是块宝地。”七十二泉敬老院院长王龙告诉记者。

“这里水源充足。”王龙说,1956年以前这里不叫七十二泉农场,而是由四个村庄组成,每个村庄只有几户人家,村民们在这里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有很多水塘,里面的水从没干过。

“那时,每个水塘里都有很多鱼,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真可谓是鱼米之乡。”王龙说。

1956年兴修水利,这四个村庄的村民迁到了附近的赖楼村。当时,人们在这里兴建农场,发现一个水塘里有72个泉眼,就把这块美丽的地方叫作七十二泉农场。

“这里岂止72个泉眼,可以说到处都是泉眼。”王龙说。

“由于当时到处都是泉眼,夏天我们到地里干活从不带水,喝的都是泉水。”赖楼村84岁的蔡俊英说。

记者看到,在七十二泉农场这个纵横交错的土地上,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大批的知青在这里锻炼。”王龙说,这里也留下了他们劳动的身影。这些知青都不超过20岁,他们在这里种庄稼、赶马车,服务附近村庄的村民。此外,知青们还在这里种下了很多梨树、桃树、柿子树等。

王龙说,知青们白天干活,晚上还到赖楼村搞宣传,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当时有一个女知青叫蔡建英,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蔡俊英说,蔡建英唱的歌让村民们百听不厌。

“如今,蔡建英等很多知青已经上了年纪,他们也很怀念在这里的时光。”王龙说。

“知青们走后,这里的1000多亩土地曾被人承包种庄稼。”王龙说,后来,政府在此建了七十二泉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由于水源充足,东官庄镇在这里建起了自来水厂。自来水厂控制室的工作人员李毛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既清又甜。现在,水厂供应赖楼村、邓屯村、刘坡村等7个行政村近2万人饮水。”

记者在赖楼村看到,很多村民家中饮水机桶上的标签都是“七十二清泉饮用水”。“附近村民吃的都是七十二泉的自来水。这里离城市远,没污染,水质好。”村民李新房说。

记者在七十二泉农场看到,一片片土地上还建起了温室大棚。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七十二泉农场水质好,土壤肥沃,生产出来的蔬菜供不应求。

“现在,这些土地已经被武汉的一个商会承包,种植花木。这里将成为该镇的花木基地。”王龙指着一片片刚犁过的土地说。届时,七十二泉农场会更美,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旅游观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