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深情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和一名少先队员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尊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
6名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随着三响深沉悠远的钟声,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翔。
随后,习近平等会见了参加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