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台北市,马英九(右一)在败选后召开的记者会上鞠躬致歉。
马英九简历
马英九,男,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马英九曾在美短暂工作,后返回台湾。1982年,马英九出任蒋经国英语翻译。在1984年后的15年中,他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等多种行政职务。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2002年12月连任台北市市长。后几次担任国民党党主席。
2008年3月,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2012年获得连任。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3日下午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国民党中常会随后依据党章,由现任第一副主席吴敦义担任代理主席,由副主席洪秀柱代理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接替11月29日请辞的曾永权。
马英九2日下午在党内高层会议“中山会报”上请辞党主席职务。
马英九在会上表示,面对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前所未有的重大挫败”,他 身为党主席,愿意负起最大责任,并再次向所有党员及支持者诚挚地鞠躬道歉。
马英九表示,国民党此刻应该冷静、沉着,团结合作,绝对不能怀忧丧志、自乱阵脚。国民党不能失去理念和价值,应该反省、改革,从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
马英九2日宣布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记者就此事询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大陆方面对国共两党及两岸关系有何评论?
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近年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我们希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推进。
马英九鞠躬10秒致歉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3日向国民党中常会请辞党主席一职,为国民党在日前的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选举败选道歉,深深鞠躬10秒。近半数中常委含泪与马英九告别。
马英九在辞职演说中称:“对于刚刚结束的‘九合一地方选举’,首先要感谢所有选民在这场选举中的表现。这次选举结果提醒我们,掌握权力,就必须谦卑倾听。”
他说:“在这场‘地方选举’中,国民党遭遇前所未有的挫败,身为党主席,我要向所有的支持者道歉,我有负于创党先烈先贤,很惭愧,让大家失望。我必须深刻反躬自省,也责无旁贷,必须为败选负起最大责任。所以今天向中常会宣布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职务,也再次向大家诚恳道歉。”
马英九表示:“这次败选告诉我们,我们的改革还不够快,我们还不能符合人民的期待,以致国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得不到多数选民的支持。也许我做得不够好,但我从来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党和人民,为了让台湾更好。”
他说:“让我们记住这个人民对我们最严厉鞭策的时刻,记取这次惨痛的教训,在最艰难的此时,展现我们百年政党的意志,努力让中国国民党重新赢回人民的心。”
“面对艰巨的未来,我们已经没有怀忧丧志、自乱阵脚的本钱,希望代理主席能尽速完成党主席的补选,也希望新任党主席,能带领所有党员合作团结、重新振作,让人民愿意再给国民党一次机会。”马英九说。
探因
国民党为何遭遇雪崩式溃败?
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落幕,国民党遭遇雪崩式溃败,有评论认为马英九执政面临前所未有的险恶挑战。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11月30日向记者分析了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
倪永杰说,这次选举是地方基层选举,与两岸关系没有太多关联度,根本原因在台湾内部。造成国民党败、民进党赢的关键是台湾大环境与候选人的特质、选战策略。
马英九执政不力拖累地方
首先,台湾结构性矛盾、社会氛围不利于执政的国民党。台湾正处于政治重组、社会激化、世代变迁的年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三中一青”苦闷激化社会矛盾。民进党出于终结马英九政权的需要,结合“318反服贸势力”催化台湾社会“反马”、“反商”、“反权贵”气氛,把贫富差距、世代剥夺等问题全部归罪于马英九当局。
其次,马英九执政不力,拖累地方选举。马英九最初开出的“六三三”(经济成长率6%、人均GDP3万美元、失业率低于3%)跳票,2012年连任后其财经政策得罪多数人,“油电双涨”得罪了穷人,“证所税”得罪了富人,调高“健保”费率得罪了所有人。台湾经济每况愈下,收入不增反减。失业、低薪、高房价、找不到机会、看不到希望,人们早已怨声载道,要以选票惩罚执政党。
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 高层矛盾重重
再次,蓝营严重分化,难以对抗团结的绿营。泛蓝高层矛盾重重,离心离德,“马王之争”造成的裂痕难以弥合,选举中不时出现各种相互掣肘的声音和动作。
马英九改革“十八趴”优存利率、取消“军公教”慰问金严重损害深蓝支持者利益,伤了他们的心,导致泛蓝“铁票”生锈,蓝营民众投票率低,不少蓝营选民拒绝投票。
最后,国民党候选人特质、传统选战手法难以抵抗绿营候选人。
国民党的老结构难以跟上时代的变迁。国民党长期依赖传统家族政治、地方派系、僵硬体制在此次选举中分崩离析、遭到解构。
在基本盘“蓝大于绿”的台北市,连胜文使尽“危机牌”、“悲情牌”、“夫人牌”却无法凝聚蓝营基本盘,其最大败笔在于无法剥离“权贵”标签,在柯文哲刻意突显的“平民VS权贵”选战中无法感动年轻人、中间选民。
在台中,胡志强虽然政绩突出,整合地方派系较为顺利,但其任期太久,台中人心思变,而派系式微,影响有限,反而刺激中间选民勇于投票对抗派系。
展望
两岸关系大局不会改变
近些年,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并迈向历史最好阶段,自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高层共实现10次会谈,签署21项协议,这其中就包括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并达成两份共识,两岸政治互信大大加强,确立了“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对记者表示,不同于民进党的台独政策,国民党对于两岸关系定位比较明确,即一个中国,两个地区,马英九认为两岸是一个国家,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恢复了两会的协商,这标志着两岸关系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此外,两岸还陆续实现三通。随之而来的是两岸经贸产业合作也进入双赢阶段,两岸人员往来大幅扩大,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现在还有自由行,台湾地区规划今年大陆赴台游人数为900万。今年十一黄金周,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规模达到74792人次,同比增加71.44%。
专家分析认为,从短期看,由于民进党籍县市长席次暴增,两岸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也许会出现暂时波动,但从长远看两岸基本大架构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