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相信大多数市民并没有“理财”这个概念。一方面因为当时大家钱挣的都不多,没有什么结余;另一方面,就是把余款存在银行,要么就够买国债。
不过,近几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除了银行之外可以投资的渠道也多了,所以,市民才开始想把自己手里的余钱打理一番。
如今,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尽管越来越丰富,可是银行理财产品不管是数量还是总金额依然都是主流。不管是经营实力,还是风控能力,银行在中国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被代替。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应当在自己的理财规划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听说哪款产品收益高就投哪款。”相信这是很多市民在第一次选择理财产品时会犯下的错误。
需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仅要了解该产品的收益期,还要着重了解产品认购日到成立日之间是否计息,以免造成资金的时间成本损失。
例如,最典型的投资类理财产品基金,如果市民通过银行购买了基金公司的基金,就等于把钱通过银行交给基金公司去投资股票,多挣了钱不必和银行“分账”,赔了钱则自然不能去找银行“算账”。
那么,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什么呢?
市民首先要认真通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一定会有正规的手续,其中购买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还会有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并且需要本人签字才能生效。
拿到这份说明书后,市民一定不要直接签字,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其中还要注意你和谁签约、产品风险等级两个问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有“募集期”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你买的时候,不会立刻计算收益,需要过了几天的募集期之后才开始计息。
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通常三五天,不会很长,可是如果非要等到最后一天再买,很有可能会买不到。
所以,市民的钱如果是没有急用的话,可以选择3个月以上的期限,来降低募集期的影响。(徐小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