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无私暖人间
8旬老人伺候儿媳妇34年
老人说:“我早就把她当成亲闺女看待了”
□晚报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赵成福 陈富立 文/图
王海枝正在为儿媳妇洗脚。
满脸的笑容,精神矍铄,84岁的老人腰板挺直,干活麻利。近日,记者走进是西平县芦庙乡唐庄村,见到了一位颇为传奇的老人——王海枝。王海枝今年84岁,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孙灵军今年57岁,儿媳妇张秋萍今年58岁。孙灵军与张秋萍于1980年10月结婚,婚后张秋萍患上了精神病。之后,张秋萍在婆婆王海枝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她人生不平凡的34个春秋。王海枝34年的坚守,让这个濒临破败的家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她从没有放弃这个家
记者见到王海枝时,她正在家门口劈柴火。“把这些树枝、木棍劈好,蒸馍的时候好烧锅。”看到记者来,王海枝老人站起来说。
自丈夫去世后,王海枝便一人挑起了家里的重担。虽然她也迷茫过,但她从没有放弃这个家。王海枝本想儿子结婚后这个家会有一个好的转机,但命运却是那么不尽人意,媳妇刚过门就患上了精神病。从那时起,好心的王海枝就把照料儿媳妇的任务扛了下来。每当提起王海枝,村里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个好婆婆。王海枝悉心照料儿媳妇张秋萍的事更是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34个春秋11400多个日日夜夜,王海枝精心伺候着儿媳妇张秋萍,像对待亲闺女一样从不懈怠。
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儿媳妇
张秋萍由于患精神病,行动不便,几十年来没给婆婆倒过一杯水、做过一顿饭。王海枝不仅没有责怪过她,还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她——饿了给她做饭吃,渴了给她端水喝,热了给她扇扇子,冷了给她添衣服。邻居们看到都对王海枝赞不绝口。
王海枝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儿子孙灵军在工厂干活,两个孙女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都已出嫁。
为给张秋萍治病,孙灵军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3万多元外债。无奈之下,他只好外出打工挣钱。从此,照顾张秋萍的事就落到了王海枝肩上。
王海枝的邻居陈莲告诉记者,张秋萍前些年时而清醒的时候曾说过:“这么多年来,真是多亏了我这个好婆婆,要不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由于张秋萍整天瘫在床上,王海枝每天要为她翻几次身,为她擦身子,为她换尿布、洗尿布。王海枝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儿媳妇命苦,也不容易,既然嫁到了孙家,就是我们孙家的人。我早就把她当成亲闺女看待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儿媳妇也是俺的孩子”
王海枝还清楚地记得:在5年前的夏天,正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一个漆黑的夜晚,儿媳妇张秋萍因精神失常走出家门,一时杳无音信。
当天晚上,从地里干活回来的王海枝发现儿媳妇走失心急如焚,她拿着手电筒向左邻右舍打听。当听说儿媳妇在村南边的玉米地里时,她立刻拄着拐杖赶了过去。
“萍,娘喊你回家吃饭呢……”王海枝一边喊一边找,当她与儿媳妇在玉米地里碰面时,她一把抱住了想跑的儿媳妇。泪水、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王海枝当时没有说话,看着浑身发抖的儿媳妇,她很是心疼。回到家后,她为儿媳妇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看着儿媳妇大口大口地吃着面条,王海枝露出了笑容。
王海枝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就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儿媳妇也是俺的孩子,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王海枝笑着说。
祖孙四代过得其乐融融
王海枝说,虽然家里的生活苦了点儿,但她从没让儿媳妇受过冻、挨过饿,有啥好吃的也是紧着儿媳妇和孙女吃。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户都购买了机器,农忙时不用再干重活。由于支付不起机械费用,王海枝只能没明没夜地干,家里地里两头忙。王海枝的两个孙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现在,两个孙女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她们看奶奶年龄大了,怕奶奶受累,争着要把她接到自己家。王海枝说啥也不同意,她不是不想去享清福,而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媳妇,怕别人照顾不好她。
坚强、乐观、面对困难不低头,是王海枝所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也是她人生的精神支柱。王海枝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祖孙四代过得其乐融融、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