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粗布,想起了当年的岁月
□晚报记者 李 杨
本报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昨日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7号展厅,正在织布的可不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是郑州铭盛科贸有限公司的织布工刘玲玲。只见她双手上下穿梭(如图),把五颜六色的棉线织成一块斑斓的布。
“看到这些老粗布,我就想起了当年的岁月。”前来购买床上用品的市民郭彩霞说,“只是没想到,当初色彩单一的老粗布,如今竟然也能变得五彩斑斓。”
“我觉得这套‘眉飞色舞’不错。”看了半天,郭彩霞相中了一套床上用品。临走时,她又给自己和老公一人买了一套纯棉睡衣。
客人来来往往,刘玲玲却一直专心志致地织布。据刘玲玲介绍,手工纺织是个细心活,稍一疏忽,花样就会织乱,需要拆解重新织。一般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织三四米布。
据了解,纯棉粗布吸汗,不含甲醛,没有刺激性,很多人用过都会再次购买。郑州铭盛科贸有限公司以乡村为基地,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采用原始的土织布机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使中华民族千年的传统纺织技术得以发扬光大。
如愿以偿买到台湾特产
□晚报首席记者 刘金霞 晚报记者 张 宁
本报讯 “2012年我去过台湾,买回一些农产品,非常好吃。今天我特地赶来,买一些高粱酒和罗勒子。”市民张万年说。昨日上午,在驻马店会展中心一楼,记者看到,台湾农产品“大出风头”,市民正在争相购买台湾的特色农产品。
记者在境外展区看到,台湾展台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带来的水果、茶叶、蔬菜、咖啡、小吃等受到市民青睐。
据台湾客商涂先生介绍,他这次带来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咖啡、罗勒子和小零食。
“没想到洽谈会才开始产品就热销了。特别是罗勒子,很受市民欢迎。”涂先生说。
正在购买产品的张万年向记者介绍,台湾特产罗勒子又名兰香子、珍珠果,驻马店市民很少见到。一颗颗看起来比芝麻粒还小的黑色种子,吸水膨胀后表面会迅速形成一种白色果胶,看起来非常神奇。
“这是纯天然的植物种子,可溶于水、牛奶、果汁、饮料等多种液体中,是肠道最天然的清道夫。”张万年说,”2012年他从台湾带回来几盒罗勒子,家人非常喜欢。”
“去年洽谈会上就没有这种产品。今天是盛会的第一天,听朋友说来了很多家台湾企业,所以过来碰碰运气,没想到这次有卖罗勒子的了。”张万年说,他刚才买了5盒。
“我希望有驻马店的朋友能代理我们这种产品,让人人都能品尝到台湾特产罗勒子。”涂先生说。
本地月饼卖给了外国人
□晚报记者 张丽丽
本报讯 “你的月饼很好吃,我能再品尝一些吗?”“行,我给你多拿几种口味,你们几个都尝尝。”昨日上午,在驻马店会展中心,奕夫食品展区迎来了3名外
看着外国人对展销的月饼赞不绝口,展区负责人王刚很兴奋。由于语言不通,他向客人介绍产品的同时,直接把月饼递给她们品尝。王刚一遍又一遍地说:“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月饼,只有中秋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你们可以买一些回去。”
“买,我们当然要买。中国的食品非常好吃。”听完王刚的介绍,3名外
通过她们的翻译,记者了解到这3名外国人来自美国,目前在郑州工作。其中一名外
“我觉得驻马店的有些建筑很漂亮。”文娜娜说,她此次来参展收获很多,不仅能够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还看到了驻马店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她知道驻马店有个嵖岈山,也知道铜山湖,她说有时间会到这两个地方玩。
“月饼虽为中国独有,但受到了外国人的欢迎。”和文娜娜一样,王刚也认为自己收获颇丰,至少他是第一次卖给外国人东西,而且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月饼。
有了自动包装机小作坊将变大工厂
□晚报记者 刘永奇
本报讯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第一天,市民展云博很高兴,因为在食品加工机械展区,他发现了适合自己食品加工事业发展的“武器”——自动包装机。建流水式生产线,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如今,有了这种自动包装机,他扩大生产规模的梦想,就要成为现实。
昨日一大早,展云博和妻子就来到了市天中广场东侧的食品加工机械展区,饶有兴趣地观察各种产品。展云博在市区经营一家炒货商店,虽然经营得不错,但受技术水平所限,始终没有上规模,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今年,他想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
11时50分,展云博顾不上吃饭,在自己相中的一台自动包装机旁,和厂家的代表谈起了购买事宜。厂家代表武松帅向展云博介绍产品的特点,并建议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台小型包装机。
“就要它了,我现在就下订单。”谈了近1个小时后,展云博终于下定决心购买一台自动包装机。“我曾经多次到外地选购机器,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多亏‘中国农产品洽谈会’,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机器,我的小作坊就要变成大工厂啦!”展云博说。
慕名来买白家毛笔
□晚报记者 李 杨
本报讯 “这是上过《天中晚报》的白云翁毛笔吗?”昨日中午,在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一名市民问毛笔展台的工作人员。
这名市民叫葛建春,是书法爱好者。他看了《天中晚报》8月刊发的一篇关于上蔡杨集白家毛笔的稿件,对白家毛笔很感兴趣。“没想到,他们也来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了。”葛建春说。
经过仔细挑选,葛建春买了两支毛笔。
当日,像葛建春这样因看过报纸而慕名前来购买白家毛笔的市民很多(如图)。不少市民一眼就认出了挂有超大号毛笔的白家毛笔展棚。
据白云翁笔业制品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白家毛笔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白家毛笔采用竹子、牛角为杆,以南通羔羊之毫和马、黄鼠狼、老鼠须为料,经百余道工序制作而成。笔头圆润、饱满、坚挺而富有弹性。明清时期,白家毛笔就以质优而誉满天下。
2009年6月,白家毛笔的制作技艺,就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真的很感谢《天中晚报》,是它让更多人认识了白家毛笔。”白家毛笔传人白文举说。
云南咖啡备受欢迎
□晚报记者 张丽丽
本报讯 山西的牛肉干、天津的大麻花、台湾的休闲小吃……面对展区内形形色色的展品,市民在过足眼瘾的同时,开始了试吃大行动。记者在云南展区看到,市民走到那里就会驻足,品尝一下销售员递过来的即冲咖啡,张威也不例外。
“这种咖啡味浓而不苦,冲泡简单,非常适合快节奏的人群。”张威告诉记者,他去年购买了6盒,觉得口味不错,又买了几盒送给朋友喝。今年“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召开第一天,他就带着朋友逛会,希望还能见到这种咖啡。
上午11时,前来试喝的人越来越多,展区工作人员变得忙碌起来。据一名叫冯雅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展销的是云南保山小粒咖啡,因种植园在保山而得名。这是他们第3次来驻马店参会,每次都很受驻马店市民的欢迎。
“这些咖啡不贵,100元钱6盒。对我们这些喜欢喝咖啡的工薪阶层来说很实惠。”听到旁边的人问价格,张威客串起了销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