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克里24日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设定期限到来之际宣布,谈判各方同意将谈判延长7个月,目标是在未来4个月内达成一项“政治协议”。
克里在伊核问题本轮谈判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几天,我们取得了确实和实质性的进展,各方在谈判中提出了新的想法,但也有“显著的分歧点”。如果没有实质进展,六国不可能与伊朗永远谈下去,但现在不是离开谈判桌的时候。
克里说,伊朗核问题复杂,有许多技术性问题,要达成一项好的可检验可核实的协议,需要时间。他强调,未来几个月谈判依然艰巨。“如果4个月后,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还没有清晰的路径,我们可以重新选择如何前进。”克里说。
他说,自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阶段性协议一年来,伊朗冻结部分核计划以换取西方国家松动对伊制裁,这一协议令世界比一年前更加安全。
新闻分析 伊核协议缘何一再跳票
伊朗官方伊通社24日报道,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决定,将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长7个月。
这不是伊核全面协议第一次难产。根据去年11月各方达成的临时协议,应于今年7月2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但由于各方分歧严重,截止日期推迟至
尽管延期让达成全面协议的希望不至于破灭,但截止日期一推再推,考验着各国政府和民众的耐心。而且,目前谈判的良好气氛有赖于奥巴马政府和鲁哈尼政府的政治意愿,如果拖至两国政府更迭,原先艰难建立的互信又要从零开始。
伊核协议一再跳票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主要当事国伊朗和美国存在历史心结,互不信任。
由于互信程度低,美国为确保伊朗不发展核武器,不断对伊朗提出新的谈判条件,伊朗对此多有怨言。
其次是谈判本身的复杂。
伊核问题谈判参与方包括伊朗及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欧盟等八方。谈判内容繁杂,涉及大量专业和技术问题,需要进行仔细、复杂的讨论。在一些涉及伊朗国防安全问题上,触动到伊朗人对主权的敏感神经,难有后退余地。
再次,各国的立场都受到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掣肘。此外,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也对核谈判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在“与虎谋皮”。这些内外因素让谈判者难以采取灵活立场,最终使得谈判久拖不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