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防
打弹珠、逮知了、打游戏机……儿时的暑期生活,你还记得吗?每个年代的孩子对自己的暑假都有不同的记忆,即便那些已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一谈到暑假生活依然浮想联翩。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暑假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今日,笔者分别采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一起倾听他们的暑假生活。
“70后”李飞:摸黑逮知了
今年40岁的李飞表示,儿时的暑假,他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野”的几乎没有进过家门。
“暑假里,每到晚上,树林里的知了幼虫就从地上的小坑里爬到树上。”李飞说,他和几个小伙伴每天晚上都拿着手电筒去抓,运气好的时候能捉到一小盆。回到家之后,把它们洗干净,用盐腌上一夜,第二天早上妈妈用油炸一下,香气扑鼻,馋的直流口水。
“打弹子、玩泥巴、一起分享三分钱的冰果,虽然那时候的物质很匮乏,但我们玩的有滋有味,那种感觉也只有在那个年代经历过的人才懂。”李飞说。
“80后”王思聪:看电视、打游戏机
上世纪80年代,娱乐节目开始丰富起来,电视进入每家每户,看动画片、电视剧是很多“80后”的最爱。
王思聪告诉笔者,那时小伙伴们最喜欢看《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榜》等电视剧。只要一到电视剧的播放时间,大街上基本看不到孩子们的身影,都在围着电视机。她告诉笔者,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小霸王学习机开始流行。“我以学习为借口央求妈妈为我买了一台,之后便是疯狂的玩游戏。”王思聪回忆。
“当时一盘游戏卡带要10元,为了买到心仪的游戏,我经常省吃俭用。”王思聪说。
“魂斗罗、超级玛丽、雪人兄弟、坦克大战……”提起当时流行的游戏,王思聪如数家珍。也就是从那时起,王思聪的眼睛慢慢近视了。但他认为,这也没什么,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玩。
“90后”吴鑫鑫:培训班兴起暑假成课堂
与“70后”、“80后”的暑假不同,“90后”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他们的假期生活逐渐兴起了培训班、补习班。
今年20岁的吴鑫鑫读大三,提起小时候的暑假生活,她的记忆中全是各种“兴趣班”。“那时候,少年宫、兴趣班非常流行,身边的同学都在学,我也不可避免。”吴鑫鑫说,妈妈为她报了一个舞蹈班,报名后还没开课,她就缠着妈妈准备舞蹈服、舞鞋……只要是和舞蹈沾边的,她都让妈妈买回来。
后来,看到有同学学弹电子琴,她又让妈妈买了一台电子琴,自己在家里瞎弹。“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学习舞蹈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我就呆在家里再也不去了。”吴鑫鑫说,当初妈妈为她买的那台电子琴,现在仍然丢在角落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00后”严皓轩:劳逸结合
过完暑假,14岁的严皓轩就要读九年级了。
严皓轩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既然放暑假了,就要让孩子放松一下。假期还没开始,就为他提前报了去首都北京的夏令营。
“我的爸爸妈妈非常好,他们做什么决定都会询问我的意见,所以我的暑假生活都是我自己安排。”严皓轩说。
严皓轩的妈妈说:“孩子学习好,文化课固然重要,但如果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和书呆子没什么两样。所以每年暑假,她都会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夏令营,这样不仅能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
现在,严皓轩正在准备去北京的行李,对于此次的夏令营,他表示非常期待。
不同暑假 不一样的精彩
看过上述几代人的暑假生活,你有没有什么感触?从无所事事,到补习班铺天盖地,再到劳逸结合过暑假,随着时代变迁,暑假生活也在变化。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生在哪个年代,说起暑假,每个人的回忆都很美好。 暑假已开始,希望每个小朋友、大朋友都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让每个暑假都过得快乐、充实、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