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
萨蒂亚尔蒂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17岁的巴基斯坦女生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以表彰他们在推动儿童权益上的贡献。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授予马拉拉和萨蒂亚尔蒂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是“他们为儿童和青少年受压迫而斗争,并争取所有儿童能够获得教育”。
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
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马拉拉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之前,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英国科学家劳伦斯·布拉格,他1915年与父亲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拉拉来自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她的父亲齐亚丁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塔利班武装2007年占领了斯瓦特地区,实施严厉的教法,并关闭当地女子学校,禁止女孩接受教育。
在父亲的鼓励下,2009年,时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用笔名在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笔触来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马拉拉在博客中提倡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引起外界关注,但也激怒了塔利班。她争取女童教育权的名言是: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
熟悉马拉拉的一名巴基斯坦记者兼纪录片制片人说:“父亲齐亚丁给了马拉拉很多关爱、力量和信心,这是少有的,马拉拉那么富有主见也是因为父亲在给她鼓劲。”
乘坐校车时遭枪击
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枪手登上了马拉拉乘坐的校车,质问“谁是马拉拉”。在确认身份后,这名枪手近距离向马拉拉头部开枪。
这一事件经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伤势严重的马拉拉先后在巴基斯坦和英国接受治疗,最终奇迹般康复,很幸运子弹没有伤到她的大脑。伤愈后,马拉拉继续投身于提倡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活动中。当时只有15岁的马拉拉回顾遇刺场景时称:“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命是普通的。但对于那些敢于发声的人来说,生命就必须冒险。”
英国前首相布朗曾评价称,马拉拉遇袭促成了一场巴基斯坦儿童运动,他们穿着印有“我是马拉拉”的T恤大胆主张他们的权利。马拉拉曾经表示,自己的理想是从政,希望看到巴基斯坦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男孩女孩都能上学。
2013年4月,马拉拉登上美国《时代》的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7月,联合国宣布将她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
得知获奖时马拉拉正在上课
马拉拉是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得主,目前正在英国伯明翰埃德巴斯顿女子高中读书。她称自己于当地时间10日上午上化学课时得知获奖消息,但直到完成当天课业后,她才参加在伯明翰图书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发表获奖声明。
马拉拉说:“当时大约在10时15分,我正在上化学课,研究电解质……老师突然将我叫到教室外,告诉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真的非常意外。但我决定不离开学校,我要完成课业,包括物理和英语。”老师和同学都对马拉拉称赞有加。
马拉拉说:“我想感谢家人,我亲爱的母亲和父亲。父亲未给我额外的东西,但他从未折断我的翅膀,我很感激他能让我自由飞翔。我为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巴基斯坦人、一个年龄最小的女性获奖者感到骄傲。”
马拉拉还称,她为能与萨蒂亚尔蒂分享和平奖深感荣幸。她说:“这不是一块用来保存的金属或奖牌,也不是我使命的终点,而是开始。在巴基斯坦,我有两个选择:一是什么也不说,等待被杀;二是仗义直言,然后被杀。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马拉拉还戏言:“通常当我进行这种演讲时,我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讲台比我高。”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称,尽管马拉拉年龄很小,但已经为女孩儿们的受教育权奋斗多年,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榜样,为改善她们的境遇作出贡献。她在最危险的环境中作出这些贡献。通过英勇斗争,马拉拉已经成了女孩获得受教育权的代言人。
马拉拉将获加拿大荣誉国民身份
据外媒11日报道,加拿大将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荣誉国民称号。
加拿大政府颁授荣誉国民称号给外国人,必须通过国会表决,而马拉拉则是第六个获此殊荣的人。
有报道称,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于2009年1月到9月以匿名方式,在一些网站上撰写博客揭发塔利班组织控制下的巴基斯坦女孩被剥夺受教育权情况,并表达自己渴望接受教育。
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将马拉拉形容为“是巴基斯坦之光”,还称“她令同胞引以为荣,她的成就无可比拟,全球少男和少女们应学习她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萨蒂亚尔蒂解救数万名童工
萨蒂亚尔蒂1954年1月11日在印度中央邦出生。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的印度,萨蒂亚尔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儿童权益,解救了数万名童工。
1980年,萨蒂亚尔蒂发起了“拯救儿童运动”,并把重点放在一些加工厂,这些工厂普遍存在一些“合约童工”。这些童工因为家人欠下债务,不得不在工厂工作,但因为收入微薄难以偿还债务,往往被再次转卖和奴役。
上世纪90年代,萨蒂亚尔蒂创建“全球反童工游行”,致力于解救全球数百万遭到奴役的儿童。萨蒂亚尔蒂在“全球反童工游行”网站上说:“雇用儿童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萨蒂亚尔蒂10日通过媒体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关注全球儿童权益,并邀请马拉拉与他一起努力。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说,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68亿童工,比2000年减少了7800万,向消除童工现象又前进了一大步。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