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城市基础设施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晚报记者 石新宇/文 侯 飞/图
8月15日上午,在驿城区环卫所,记者见到所长周浩时,他刚回到办公室。市解放大道中段一座公共厕所的洗手池头天晚上被醉汉砸坏,他必须尽快安排相关人员换上新的。周浩告诉记者,位于市中心城区内的公厕,划归驿城区环卫所管理的有31座,便池、洗手池、公厕的门和便池的隔板被损坏是常有的事,该所每年都不得不投入大笔资金维修。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基础设施。最近几年,我市中心城区居民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公厕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从有便感到必须“解决”,可以坚持5至10分钟,这段时间的步行距离为300到500米。基于此,在中心城区的道路上,每隔500米至少应该设一座公厕。
我市中心城区公厕的数量、规模等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公厕数量偏少
8月15日下午,记者从驻马店火车站沿市解放大道向西行走,通过市乐山大道后,看到道路北侧有一座面积不大的公厕。继续向前走,看到市解放大道与文明大道交叉口西南角有一座公厕。又向前走,一直走到市铜山大道,记者共看到7座公厕。这段路的长度约为5000米。
随后,记者来到市乐山大道与练江大道交叉口,沿乐山大道向北,走了约700米,看到一座公厕。一直走到市淮河大道,记者总共看到4座公厕,这段路的长度超过3000米。
记者又从市风光路与雪松大道交叉口向南,走完整个风光路,发现这条路上总共有4座公厕,其中市解放大道以北的路段上有一座,以南有3座。这条路的长度也超过3000米。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从有便感到必须“解决”,可以坚持5至10分钟,这段时间的步行距离为300到500米。基于此,在中心城区的道路上,每隔500米至少应该设一座公厕。
市解放大道、乐山大道和风光路都在我市中心城区内,而且都是人流量比较大的道路。如果按照“每隔500米至少应该设一座公厕”的标准来衡量,这些道路上的公厕明显太少。
事实上,目前,我市整个中心城区的公厕不到200座,其中由市环卫处管理的有38座,多与垃圾中转站连体;驿城区环卫所管理的有31座,多分布于主次干道上;由市园林局管理的有15座,都在小游园内,15座中的3座因尚未通水通电,还没有投入使用;由各街道办事处管理的约为100座,部分因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
除了数量偏少之外,中心城区公厕的规模也明显偏小。
记者调查发现,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厕面积约有100平方米,最小的不足10平方米。市中华大道与建新街交叉口东北角的公厕、市骏马路中段的一座公厕,都只有几个便池。
行人如厕不便
需要指出的是,由各街道办事处管理的约100座公厕,多位于背街小巷或居民区,行人的使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整个中心城区,能够为行为提供“方便”的公厕不足100座,这使得很多行人如厕并不方便。
家住市乐山大道中段的张玉良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有散步的习惯,但每次散步他们都不敢走得太远,因为担心内急了找不到公厕。人们戏称大便为“地雷”,小便留下的痕迹为“地图”。
张玉良在街头、路边看到“地雷”、“地图”,曾经非常气愤,觉得制造“地雷”、“地图”的人素质太差,没有公德意识。如今他倒觉得,仅仅责怪那些人是不公平的,找不到公厕,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市民杨芳的儿子刚刚三岁。她说,她感到最苦恼的是,带儿子到大街上玩的时候儿子要大便。找不到公厕或者离公厕较远,她只好让儿子在路边的绿化带里解决。她知道这样会破坏公共卫生,很不好,但没有办法,只好这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李留群说,中心城区的公厕确实太少,白天,行人找不到公厕,内急了可以到商场、超市去“蹭”,晚上怎么办?
有位朋友告诉记者,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在市中华大道西段吃烧烤,啤酒喝多了想解手,但找不到公厕,就问烧烤摊老板。老板说解小手的话到街心花池就行了。他愣了一下,心想忍忍算了吧,虽然花池光线不好,但人来人往的,在那里小便多让人难为情。然而膀胱不答应,总不能“内部”解决吧,几分钟后,他只好唯命是从。
公厕损坏频繁
“有一座公厕内的洗手池,曾经在一个月内被砸烂了三次。”周浩告诉记者,公厕内的设施被人为损坏是常有的事,不是洗手池、便池被砸烂,就是门被跺坏,都是无聊的人、喝醉的人干的。也有的人,在如厕时因为洗手的水流量小等原因,就大耍威风,用脚踹水龙头。
记者在市乐山大道、解放大道和风光路等路段的公厕内看到,蹲便的隔离板都有被跺坏的痕迹,一些隔离板上写着乱七八糟的文字,一些便池被砸烂,一些水龙头被拧坏。
周浩说,公厕损坏频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如厕的市民缺少爱护公物的意识。
该所管理的公厕,每天早上7时至晚上9时开放,每座公厕有一名管理人员。他说,每天开放的14个小时内,让管理人员一直守在公厕里不现实。公厕的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遇到五大三粗的醉汉砸公厕,就是想制止也没有能力。
据周浩介绍,为了管理公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名公厕管理员的月工资为1430元(含“三金”)。每座公厕每个月要用5公斤草酸冲刷便池,一公斤草酸需要8元钱。打扫公厕还需要购买铁刷子、拖把、扫帚等,公厕的墙壁每年还要粉刷一次,水龙头被损坏需要换新的,这些都需要资金。
周浩说,他感到最苦恼的是公厕的设施被人为损坏。他希望每名市民都自觉地爱护公共设施。
新建公厕之难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心城区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厕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中心城区特别是人流量大的街道新建一些公厕,满足行人如厕的需要,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据周浩介绍,有关部门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一直想再建一些公厕,但有不小的难度。一是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几乎没有空闲的土地可建公厕。二是公厕往哪里建,哪里的居民反对,没有人愿意与公厕为邻。
周浩说,今年初,他们所负责为几座新建公厕选址,选址首先要与街道办事处协调。建公厕总得有地盘,地盘归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再与社区协调,社区还得做居民的工作。居民不同意在他们那个地方建,问题就不好办了。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认为建了公厕对他们有好处,但问题在于,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不愿意让公厕建在自己的住处旁边。
周浩苦笑着对记者说,公厕到底建在哪里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
据他讲,市前进大道上拟新建一座公厕,为了说服那里的居民同意建设,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前去做了不下十次居民的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居民才勉强同意。
市民的一些建议
记者调查时,一些市民针对公厕提了很多建议,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加强公厕的卫生管理。目前,公厕大多存在地面有积水、尿水的现象,一些公厕内还有刺鼻的气味儿。
二是对现有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要为所有公厕安装照明灯,解决无灯或灯光昏暗的问题。要保证公厕用水,使大小便能够及时被冲掉,洗手池能够正常使用。要增设残疾人专用便池,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内的公厕很少有残疾人专用便池。
三是尽量延长开放时间,避免夜晚行人无法如厕的尴尬事情发生。
四是增加公厕指示牌。目前,中心城区公厕指示牌偏少,有的公厕根本没有指示牌。公厕数量本来就少,再没有指示牌,就更找不到方便的地方了。
五是增加公厕的数量,最好是在繁华街道、人流量大的街道每隔五六百米就设一座公厕。
还有一些市民提出,新建小区要设公厕。现在,新建的小区,楼越盖越高,绿化越来越好,就是没有公厕。居民在小区内活动,内急了往自己家里跑,不方便。建一座公厕该占多大地方?中心城区较早出现的小区,如驿城新村、飞龙小区等都有公厕,新建的小区倒没有了。开发商不能只顾赚钱,要多为业主着想。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初,我市把在中心城区新建设10座公厕作为惠民实事之一。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目前,10座公厕的选址工作已全部结束,一些公厕已开工建设,其中位于市富强路中段的一座公厕已近完工,不日即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