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倒入临近保质期的麦当劳牛肉饼返工次品。电视截屏
工人将过期原料倒入肯德基烟熏肉饼的绞肉区。
经过重新加工,过期原料又变身金灿灿的麦乐鸡。
7月19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20日晚,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已经连夜行动查封该企业的问题产品,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的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调查
过期原料优先在中国使用
19日,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
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连锁店。在记者提出质疑后,其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6月18日,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记者还获悉,这些过期鸡肉原料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另外,肯德基的烟熏肉饼同样使用了过期近一个月的原料。
记者还发现,供应给百胜的冷冻腌制小牛排过期7个多月照样使用,小牛排已经发霉。2014年6月11日和12日,该公司加工的迷你小牛排使用了10吨过期的半成品,这些材料原本都应该作为垃圾处理掉。但是,经过处理,保质期又重新打印延长了一年。
报道称,为应付检查,公司还做了对内、对外两本账。
□应对
有关部门连夜查封问题产品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日晚突击检查,由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顾振华带队,现场责令肯德基、麦当劳立即下架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所有食品。
记者20日晚在现场看到,在被曝光后,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人员于当晚7时30分赶到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面对监管人员的突然到来,厂区人员显然有点措手不及,四五名保安拦住厂区的大门,不让监管人员进去检查,还声称“上级领导没有同意”。僵持了一个多小时至晚上9时左右,直到公安人员赶到现场,保安才不得已让步。
□回应
即刻封存并停用相关食品
对于媒体报道的麦当劳个别供应商存在的问题,麦当劳方面当晚表示,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所有餐厅,立即停用并封存由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同时,公司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展开全面调查,并尽快公布结果。
肯德基、必胜客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当天夜里回应称:即刻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原料。
〖镜头1〗
过期肉变诱人麦乐鸡
2014年6月18日,根据生产计划,原料解冻间当天要使用18吨麦乐鸡原料,其中含有大量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这批麦乐鸡的生产订单号为26677,货架上的鸡皮原料生产日期为2014年5月28日和5月30日,产品包装袋上标注的保质期限是6天,也就是说,原料已经过期将近半个月。而此时,工人在现场却表示:“过期了也没关系的,搬上去”。
过期原料就这样被工人送至绞肉区,经过大型绞肉机粉碎乳化,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被裹上了三层浆粉,经过200度高温油炸,一块块麦乐鸡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形状整齐,金黄诱人,再也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镜头2〗
冰鲜过期转成冰冻品
7月1日1时30分,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1号解冻间,记者记录下了这样的现场:环境温度保持在4℃以下,生产原料处于冰鲜状态。工人们从20日下午3时30分开始生产KFC的烟熏肉饼,使用的原料是这样的猪肉,以及这样的鸡胸肉。
这批原料同样是冰鲜转冻品,但货架上的这批产品解冻日期是6月25日,也就是说,这批产品不是在重新解冻后立即使用的。即便按照重新解冻后的时间,距离现在也已经有7天,超过了冰鲜状态6天的保质期。
〖镜头3〗
次品重新混入生产线
5月16日,记者被安排到麦乐鸡生产线,担任煎炸成型后的次品挑拣员。一个小时,记者挑拣出的次品就装满了3个盒子,而这些次品竟然被工人直接推到了原料绞肉区。经过200℃高温油炸后的次品将和0℃左右的鸡肉原料混在一起重新利用。
经过一系列成型、裹粉、油炸工艺后,混合次品的麦乐鸡诞生了。而二批麦乐鸡产品中的次品,又将被挑拣出来,再次混入原料,每一批次品都被周而复始反复添加,实现了生产原料最大化利用。对此,有工人告诉记者:“你添加进去也看不出来,添加都是有比例的,不能加太多,太多了口感不一样。”至于添加多少,该工人表示“一般加5%”。
〖镜头4〗
冷冻臭肉变身“小牛排”
2014年6月11日,记者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解冻区注意到,这里堆放着上百箱冷冻小牛排,工人们正在利用机器对这些冷冻小牛排进行解冻,奇怪的是这批小牛排的外包装和其他原料都不一样,箱子上只有手写产品名称、生产日期、重量,而没有保质期、生产企业、批号等关键性信息。就在生产的前一天,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部、质量部、仓库等部门的主管同时收到了一封邮件,“以下物料请帮忙延长保质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产”。现场的工人告诉记者:“这个是不正常的产品,是臭肉!”
记者注意到,在同一封邮件中,还附有一张表格,冷冻小牛排生产日期为2013年5月8日至12日,对应的过期时间为2013年11月3日至8日,保质期180天,如果按照邮件要求延长保质期至2014年6月15日,就意味着这批产品已经超过保质期7个多月。
而这批过期冷冻小牛排进入生产后,只是简单地切割成小片,再重新包装后,内袋上打印的保质期就又延长了一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