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常运(右)身后就是宋庄新农村社区。
□晚报记者 朱 晔/文 闫宏伟 /图
在省委宣传部等5部门主办的2014“河南最美村官”评选活动中,我市汝南县古塔街道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常运入选,成为20名候选人之一。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全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一心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实清廉的好干部,7月12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直媒体记者再次对付常运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采访,所采编的稿件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中国有中国梦。作为一名村官,我也有我的梦想,那就是带领古塔街道宋庄社区的居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
7月12日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冲淡了夏日的燥热,但是,在汝南县古塔街道宋庄社区的会议室里,宋庄社区的民主生活会开得热火朝天。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付常运和大家一起,畅谈社区的发展之计。
梦之一:甩掉贫困的帽子
在上世纪80年代,古塔街道宋庄社区被称为汝南县三里店乡宋庄村。那时的宋庄村,是远近有名的穷村、乱村,村民除了种几亩责任田外,没有任何收入,家家穷得叮当响,连村干部选举都进行不下去。
“那个时候,宋庄村的村民穷得说不上媳妇,女方一听说是宋庄的,甚至连面都不愿意见。”付常运告诉记者。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上世纪90年代。
1992年,时任村民小组长的付常运到山东走亲戚,看到那里的群众靠种植温棚蔬菜赚了大钱。当时,付常运就想:宋庄为啥不能种植温棚蔬菜?为此,他在亲戚家住了一个多星期,专门学习温棚蔬菜种植技术。
技术学到手后,付常运说干就干。回到宋庄村,他就召集部分村民,向他们介绍山东的温棚蔬菜种植前景。但是,建温棚投资大,有风险,村里没人愿意种。付常运向大家承诺:“没资金我负责给你们借,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在他的鼓励下,那一年,村里建了8座温棚,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看到温棚确实能挣钱,很多村民动了心。第二年,村里的温棚就发展到30多座。
如今,宋庄已发展无公害温棚1600多座,每棚年利润4万至6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发展温棚6000多座,成为豫南最大的无公害温棚蔬菜生产基地。
至此,宋庄村的村民彻底扭转了贫困的局面。
梦之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很多村民喜上眉梢。见到付常运,一些村民会高兴地说:“常运,咱现在的日子过得不赖。”
但是,付常运并不满足于此。
2005年,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普及,且利润可观,付常运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致富的好路子。
为了更有说服力,付常运带头先买。在他的带动下,不少群众买了联合收割机。为解决群众购机资金不足问题,2009年,付常运组织成立“农民信贷担保协会”,通过协会担保的方式,解决了群众贷款难问题。
7月12日上午,在宋庄社区,记者巧遇开着“小洋马”回家的居民付红运。晒得黝黑的他难掩喜悦之情:“俺是5月13日从家里出发的,刚从甘肃回来。这一趟挣了十几万元钱。”
“歇两天,我准备到江西收水稻。”付红运说。如今,宋庄社区已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0台,每年仅跨区作业一项,收入就达3000万元。
“付永刚,冯长干,大江南北都跑遍,一年能挣几十万。”居民们编的顺口溜生动地描述了“小洋马”的发财之道。
宋庄社区居民徐秀海告诉记者:“常运的脑袋瓜儿转得快,给大家指的都是致富路。大家平时在家种菜,收获季节外出割麦割稻。”
如今,宋庄社区拥有各种小轿车百余辆、“小洋马”400多辆。宋庄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梦之三: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有了钱,宋庄村村民开始攀比:翻盖房子。村民的宅基地有大有小,地基也不平,有的村民只能把房子建在坑里,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村民之间矛盾重重,纠纷时有发生。
这对付常运触动很大。经过多方考察,他下定决心,在全村开展新农村建设。
随后,县土地规划部门帮该村设计了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财的住宅,引导和帮助全村群众切实解决住宅和畜禽混杂问题,搞好污水垃圾治理。
为彻底改变群众行路难问题,付常运把道路硬化建设纳入“头号工程”。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他率先捐出1万元钱,动员群众捐款10万余元,争取上级资金156多万元,为宋庄村修建了7米宽的水泥路。
“新社区不仅规划建设有3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卫生院、小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而且社区内道路、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置换出的1500亩土地,按照规划,部分将建设成蔬菜大棚和养殖基地,其余复耕为基本农田,作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这样村民既不失土地又方便了生活。”付常运告诉记者。
在宋庄新农村社区,一排排别墅整齐划一,水泥路笔直平整。如今,宋庄居民对入驻新社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新村的建设,也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们盼着搬进新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梦之四:让全体居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付常运表示,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好了,但精神文明建设也得跟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宋庄走上文明富裕的道路。
为此,付常运自筹资金成立了宋庄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秧歌队、戏曲宣传队,自编自导节目,逐村巡回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俺村没出现过不赡养老人、打骂公婆的现象,大家都比着孝敬老人。”宋庄社区居民徐秀海告诉记者。
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好科技致富带头人”、“好遵纪守法户”、“好村民”等,成立村级工会、老年协会,建设文化大院,全村形成了崇尚科学、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几年来,宋庄社区先后被省命名为“文明村”、“科技示范村”、“发展经济先进村”、“生态文明村”、“先进基层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付常运本人也连年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致富能手”、“河南省五好党支部书记”等。
付常运常说:“‘村官’也是官,要为群众谋利益。当干部不是我的志向,能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路,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才是我的最终愿望。”
现在,付常运又开始谋划宋庄社区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全村已建印刷厂、卫生巾厂、预制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建成一座集规模包装、与全国各大市场有密切联系的蔬菜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