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文/图
“啪啪啪”,一声声脆响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在驻马店天中广场上,一群人正在挥舞手中的鞭子,抽打地上或大或小的陀螺,看着旋转的陀螺,人们的思绪似乎回到了儿时。如今,这项儿时的游戏,已经成了一个大众的健身项目。
那么,打陀螺对身体健康有无帮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打陀螺的行列?笔者走访了市天中鞭陀协会,探访打陀螺的魅力。
打了3年陀螺打出了名堂
家住天中广场附近的市民鲁富强是市天中鞭陀协会的会员。今年55岁的他打陀螺已有3年时间了。鲁富强告诉笔者:“我年龄大了,手脚不灵活,很多运动都做不了。后来,我在广场上看到有人在打陀螺,感觉可以试试。”
打了3年陀螺,身体的变化让鲁富强很惊讶。“我现在每天都坚持打一两个小时。打陀螺看似很‘文静’,不跑不跳,只在一小块儿地方转,其实它的运动量可不小,我每次玩都会出汗。以前我的血糖高,但自从打陀螺后,一切正常了,而且我的腰、腿都比以前有劲了。”鲁富强告诉笔者,他在2013年“申利杯”中国第二届鞭陀大赛暨首届鞭陀文化节男子青年组定点赛中获得第六名,同时也获得了特别贡献奖。
打陀螺对他帮助很大
市民乔新河也是市天中鞭陀协会的会员。笔者看到他左手挥鞭十分有力,一点都看不出曾患过肩周炎。说起他和陀螺的缘分,乔新河感慨地说:“我以前患有肩周炎,严重时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吃药、贴膏药都没效果。后来,邻居喊我一起到广场打陀螺,一打就是3年。
乔新河说:“我的左右手都能打陀螺。3年下来,我感觉两个胳膊都有力了,因为经常练习抓握和伸展。医生都说我恢复得好。”
乔新河的陀螺重2.5公斤,是铁制的,想要它稳稳地转动,并不轻松。乔新河拿起鞭子,一边抽打陀螺一边说:“打陀螺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讲究技巧,必须循序渐进。有些老年人打陀螺时用力过猛,伤了关节,所以要特别注意适度。此外,还要做好耳朵的保护措施,以免影响听力。只有安全了,运动才能健康。”
成市民健身“新宠”
今年45岁的市民牛军是打陀螺的生力军,在众多打陀螺的老年人中很显眼。牛军今年5月份才开始接触打陀螺,经过3个月的练习,他的技术提高很快。对此,牛军说:“这是我从小就玩过的游戏,上手当然快。”牛军告诉笔者,他之所以来打陀螺是因为这唤起了他美好的记忆。
“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可玩,小伙伴们就自己做玩具,陀螺就是其中的一种。”牛军说,有一天,他到广场散步看见一位老大爷在打陀螺,觉得很稀奇,就上去问能否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和那位老大爷你一鞭我一鞭地打起陀螺来。牛军觉得有趣,回家后就到市场上买了个陀螺开始练。
牛军练习打陀螺不到3个月,就有了很好的健身效果。“我买的陀螺比较重,是2公斤重的不锈钢陀螺。练了3个月,我的腰围小了很多,以前穿着合身的裤子现在都宽松了。”牛军说,近几年,打陀螺成市民健身“新宠”。
医生
提醒
打陀螺应循序渐进
这么多人对打陀螺的健身效果赞不绝口,它真有那么多好处吗?适合中老年人吗?对此,笔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骨二科主任医师王力军。他说:“打陀螺是一项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因为它的运动强度适中。
打陀螺是一项全身运动:人在打陀螺时,会从脚部开始发力,下肢蹬地,力量传到腰部后,腰肢开始扭转,从而带动手臂挥动。打陀螺不需要来回快速跑动,同时又能运动到全身大部分肌肉,是一项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王力军提醒,打陀螺有较强的动作要领,初学者最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合打陀螺,因为打两三分钟就会出汗,上述疾病患者常常无法承受。同时,打陀螺前一定要先热身,这项运动对腿、腰、臂、手腕的运动较多,谨防这些关节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