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8月05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富之路修到农家

发布时间:2014-08-05 09:22:08  

□李艳丽

722日,走在遂平县平坦的农村公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笔者感受到遂平县农村公路的发展很快。在遂平县遂袁路上,极目眺望,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农村公路沿线,一座座农民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屹立两旁。

近年来,遂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村公路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尤其今年初以来,他们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公路“乡村畅通”工程,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等,坚持建、管、养并重,切实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促进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34.14公里。其中县道6条,190.121公里;乡道15条,273.35公里;村道476条,1170.66公里。

宽阔平坦、阡陌相通的农村公路,成了遂平县调整农业结构、搞活产品流通、促进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

建养并重,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建设是基础,养护是保障。在抓好农村公路大建设的同时,遂平县注重把好管养环节,切实做到建管并举、管养同步,确保建设一条、管好一条、养护一条、绿化美化一条。

笔者在阳丰乡索店村至嵖岈山镇的农村公路上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肩宽敞、沿线设施完善。

当地群众苏德明说:“现在这路越来越漂亮了,我每天早晚都在这条路上跑步健身。”

在遂平县车站镇至刘虎庄的农村公路上,几十名养护人员手拿铁铲,有的在清理道路两旁的杂草,有的在整修路肩。在路的另一端,几名身穿黄马甲的工人正在用熬制好的沥青对路面灌缝。

笔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天气炎热,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说累。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该县建立“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三级联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形成了“县有所、乡有站、村有养护员”的管养体系。13个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阳丰乡农村公路管养站,副站长韩涛兴奋地告诉笔者:“我们这个站是道班式养护站,洒水车、铲车、搅拌机、灌缝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养护工的积极性很高。”

笔者在该站养护质量月度考核表上看到,一月得分最高的是郑得明94.5分、最低的是赵全91分。

养护工杨秀勤说:“工作上我们都不甘落后,特别是看到自己养护的路面通行无阻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高兴。”

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刘昶告诉笔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将农村公路养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县、乡两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财政收入,拿出1.5%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今年上半年县财政已拨付了养护经费413万元,各乡镇根据财政状况也拿出了一定数额的养护经费,为农村公路管养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据悉,该县还将公路养护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罚制度。对检查及验收合格并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分别对乡镇奖励3万元、2万元和1万元,对排名最后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

2013年起,该县大力实施省级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创建工程,将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和全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农村公路列入全县环境整治的范畴,要求各乡镇对县乡公路进行高标准的整修,并安排专项经费、实行专项考核、落实专项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养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疏通边沟728千米,路面保洁25920平方千米,维修桥涵15座,设置里程碑600多个,警示标志300多块,警示桩700多根,更新补植、种植花木1500多棵,共创建文明示范路98.1公里。

笔者来到全长23公里的遂景大道。该道路一年三季有花开、有四季长青的树木,达到“一路一景”的人文交通目标。这对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特别是迎接嵖岈山五A级景区的验收起到了关健性作用,带动和促进了公路服务品质的提升。

俗话说:公路通、百业兴。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遂平县的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群众实现小康梦想的“助推器”。

该县在制定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时,把公路建设与特色产业规划相对接,为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产业基地建在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尽可能地把富民多元产业基地建在公路边,为群众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笔者在嵖岈山镇鲍庄村看到,这里的桃李杂果观光园,形成了沿遂袁路的自然景观带。全镇已建成7个林果基地、3个生态农业观光园,种植面积3500多亩,产品远销郑州、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地,年产值1160万元。

农村公路的畅通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实现了与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对接。对一些不适宜在公路沿线的特色产业基地,县里主动跟进服务,修建生产道路,实现与主干道连接,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产得出、运不出”的难题。

嵖岈山镇常韩村群众李凤仙说:“政府把公路修到家门口,保证了特色农产品能够运得出去,卖个好价钱。”

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遂平县辐射城乡、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希望,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投入到了产业发展中来,迈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目前,遂平县共建成1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6处,总面积1.2万亩,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发展果园3.1万亩,花卉1087亩,林业育苗2129亩。经济作物面积显著扩大,种植烟叶1.2万亩、脱毒土豆5454亩、药材1654亩、地膜西瓜2.2万亩、露地蔬菜3.6万亩。种植食用菌5015251万袋,种双孢菇3万平方米,建立日光温棚298座,发展大中型拱棚2429个。

土地流转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20户,面积13.6万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主要力量。农村道路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提振了广大群众的发展信心,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昔日的村庄变得更美了,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

我们站在遂平县农村公路示意图前,看着条条红线伸向四面八方,串起一个个村庄,形成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时,不由感叹:“遂平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心坎里,把交通工作与百姓的福祉紧紧联系在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