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加工夏枯草。
□晚报首席记者 滑清泉 晚报记者 栗晨曦 /文 侯 飞/图
9月8日,坐在办公室里,确山县瓦岗镇瓦岗村农民刘根福一手击打着计算器键盘,一手翻着厚厚的一沓合同,仔细地盘算着。“不能再签了,否则就‘超标’啦!”稍顷,关闭计算器,刘根福自言自语道。
令这位中年男子犯愁的事儿就是他手中的一沓合同——靠种植夏枯草起家,继而当上经纪人,成立了确山县瓦岗镇天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傍上”国内饮料行业巨头——广州加多宝集团。生意越做越大的刘根福近来开始与农户签订2015年夏枯草种植合同。
让刘根福意想不到的是,前来签约的农户络绎不绝。面对记者,他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内心的“苦衷”:“ 我们与加多宝集团签的是1.8万亩种植面积的合同。目前,已有300多家夏枯草种植户来签明年的种植合同,还有一些农户一再要求扩大种植面积。”
只赚不赔 人气旺
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改变。
“刘总,明年我想多种300亩的事儿,你给个爽快话,到底中不中。”当天11时许,电话铃声仍响个不停,满脸愁容的刘根福只得拿起电话。
此次和刘根福通话的人叫高旗,是驿城区水屯镇农民。2013年初,在外打工的高旗了解到种夏枯草前景好,便回到家乡,用自己十多年打工的积蓄承包了近200亩地种植夏枯草。其间,通过朋友介绍,他和刘根福牵上了线,签订了2014年种植合同。
“都是老客户,不好拒绝啊。”采访中,刘根福说,20天前,公司里每天都有农户排着长队来送夏枯草。这些农户都是签过合同的。
按照2014年种植合同,高旗先给刘根福送来了1万多公斤夏枯草,一下卖了17万元钱。而高旗家里还有2万多公斤夏枯草,时下正在初加工。
“合同一签,就等于吃上了定心丸。”高旗说。目前,尽管市面上夏枯草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2.5元,但与刘根福签合同的农户,交付价都是每公斤14元。“当然,前几年夏枯草每公斤20元时,我们就按市场价收购。与我们签合同的农民只赚不赔。”谈起如何执行“保护价”,刘根福说。
这样的“保护价”让不少种植户心动。因此,刘根福的公司刚按合同收购今年的夏枯草,很多农户就找上门与他签2015年夏枯草种植合同。这一切让刘根福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正式通知他们签明年的合同,就已“满员”。
“明年的合同确实签完了,现在我只能向‘加多宝’申请看看。”刘根福说。
据刘根福介绍,今年前来签2015年种植合同的农户一部分来自附近乡镇,还有一部分来自平顶山、南阳、驿城区、西平、上蔡、汝南等地。他们都是通过口头相传找到刘根福签合同的。
据了解,像高旗一样希望能够搭上“末班车”的农户还有很多。
傍上“大款” 开启合作之路
众多种植户千方百计地与其“套近乎”,刘根福到底有多大“能量”?
“他背后有个大靠山!”高旗一语道破天机:这位经纪人早就“傍上”了全国饮料行业巨头——加多宝集团。
而刘根福攀上这门“亲戚”的媒介却是一种药材——夏枯草。
20年前,刘根福还是一个小伙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采野生中药材能赚钱,便和伙伴每天到山上采集野生中药材。
野生中药材毕竟少,生长速度根本撵不上他们采摘的速度。眼看着山上的药材愈来愈少,无奈之下,刘根福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夏枯草等野生中药材移栽到自家地里种植。
很快,移栽成功了。这让他信心百倍。
于是,采集夏枯草种子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而后育种,种植。“那时我一心想着干活儿。”回想起当初的情景,刘根福依然历历在目。他说,从种植到管护,再到收割,他每天都在摸索、学习,一心想着如何提高产量。不懈地努力终于换来回报,他最终找到了科学的种植方法。
此后,刘根福便开始扩大种植面积。2006年的一天,他和同伴到广州游玩,发现当地人很喜欢喝凉茶,而凉茶里面有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就是夏枯草。可当地气候、地形并不适合种植夏枯草,做凉茶所需的夏枯草大都来自北方。
这个发现让他惊喜万分。
经过精心筹备,2007年,刘根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夏枯草。尽管当时只有30多家社员,种植的夏枯草不足百亩,但并没有挡住他的中药材经纪人之路。
“第一年行情不错,每亩挣近4000元钱,但当时主要靠到安徽、河北等地中药材集散地卖。”刘根福说,第二年,合作社农户已有1000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
好运接踵而至。2009年,加多宝集团资源部工作人员到确山考察,了解到刘根福的合作社种植夏枯草面积大、质量好,便产生了与其合作的念头。
消息传来,刘根福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第二天谈合作条件时,他傻眼了——由于合作社不是一般纳税人,加多宝集团不能与其合作。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万分难过。
刘根福不愿放过这个稍纵即逝的大好机遇,决定成立自己的中药材公司。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刘根福看来,如果能与加多宝集团合作,他的夏枯草产业就有机会走上规范化和规模化。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刘根福终于挂起了确山县天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的牌子,正式开启与“加多宝”的合作之路。
刘根福“傍上”大企业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种植户纷纷“聘请”他当自己的药材经纪人。2013年,刘根福公司的种植基地被加多宝集团专家组认定为“加多宝良好种植基地”。
品质超群 居六大原料生产基地之首
走进刘根福的药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堆如小山的夏枯草,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挑拣着,将整理过的夏枯草运到加工车间,再经过二次检验后,按50公斤标准包装起来,运到仓库。
仓库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近万箱夏枯草,几天后将运往广州加多宝集团浓缩汁生产基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刘根福今年送往“加多宝”的第二批货——一个月前,已送去300多吨夏枯草。
正在采访时,记者恰逢加多宝集团采购部工作人员王加华。他此次的使命是督导供货质量。看到公司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按标准执行时,他满意地笑了。
“每次供货前,他们都会到公司检查夏枯草品质。货运到后,还要使用专业仪器检测,只要有一点儿不合格,就会退货。”刘根福坦言,几年来,自己一直按要求去种植、生产,最终被该集团原料产地专家组认定为加多宝集团全国六大原料生产基地,而且居六大原料生产基地之首。
荣誉来之不易,刘根福格外珍惜。
20年的药材种植和收购经历,让刘根福成了农户心中地地道道的种植专家。也因为质量好、价格优,刘根福给“加多宝”的供货量逐年递增,从最初的每年500吨上升到今年的1000吨。附近农民也因此找到了生财之道。
政府出手 建中药材交易市场
如今,刘根福的公司种植中药材近2万亩。预计到2015年,整个瓦岗镇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3万亩。
夏枯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难免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一些与刘根福签订种植合同的农户收益有了保障,但其他农户则只能靠市场收购,如果市场价格下滑,他们挣到的利润就很小,甚至赔本。
“夏枯草是这里的三宝之一。”在刘根福看来,近年,农民靠种夏枯草有了不错的经济收益,但今年市场行情不太好,收购价每公斤只有12.5元。
“政府已考虑到这个问题。”采访中,瓦岗镇镇长王双全表示,该镇正在筹建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正在征地。届时,全国各地的药材经销商将汇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