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据了解,中韩双方本次谈判的最后争议点在缩小为农水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及产品特定原产地的规则,双方意见分歧最大的领域是农水产品。韩国向中方表示,要求把主要农水产品列入超敏感产品名单中,从零关税产品名单中排除,但中国要求韩国进一步开放农水产品市场。
【链 接】
自贸区对于两国贸易的影响
有人担心,面对在中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的韩国企业,相关产业的中国企业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对此,山东省烟台市韩商投资企业分会事务局长姜景昱认为,中国这些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可小觑,他更看好未来中韩两国的企业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竞争关系。“中国制造业、高科技等方面发展很快,比如小米手机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三星手机。一旦自贸区建成,两国在技术方面的企业将处于竞争关系。”
据2013年中韩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山东省烟台市韩商投资企业分会的会长柳然范表示,在中国市场,韩国企业面临着从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向高新科技企业转移的阵痛,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是让更多的韩国企业看好在华投资的前景。“以前是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低廉韩企大量涌入,以后,韩企更看重的是中国这个大的市场,除了韩国,全世界都想进入中国市场。对于韩国的企业来说,他们非常期待自贸区建成后,两国贸易能更加公平。”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