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教训自己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孩子的“宿敌”
□徐小防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天天都在家里学习,哪跟你一样天天往外跑着玩。”、 “你语文才考了80多分,你看你姨妈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你看我们单位老王的闺女,嫁了个有钱的老公,你都25岁了,到现在连个对象都没有。”……
相信不管是正在上学的孩子还是已经成年的上班族,只要提起“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都会引起共鸣。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孩子们的“宿敌”。
家里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小宗今年17岁,读高二。自从他懂事起,“别人家的孩子”就一直陪伴着他。
小宗告诉笔者,他妈妈兄弟姐妹5个,年纪相差不大,所以他和身边的表姐表弟都是同龄人。小宗的一位表姐,从上学起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于是,小宗的表姐便成了妈妈“激励”自己的对象。
“从小到大,我每次不听话,妈妈就会说:‘你看你表姐,再看看你自己。’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就很烦躁,既然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好,你还要我干吗?”小宗说。
和小宗有同样遭遇的不只是正在上学的学生,今年25岁的林霖也不能幸免。
“我最恨‘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学习,现在成年了,父母开始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比找对象。”林霖说,她到了适婚的年龄,还没有男朋友,父母非常着急,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她,令她十分反感。
林霖说,现在只要有父母和外人一起参加的活动、饭局,她绝对不参加,因为席间讨论的话题永远是这家的儿子娶了个好媳妇,那家的闺女嫁了个有钱的丈夫。
家长只是想激励孩子
关于令孩子们深恶痛绝的“别人家的孩子”,来听听家长们怎么说。
“孩子肯定还是自己的好,有时候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只不过是希望他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毕竟在这个社会,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可能会生活不好,这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鼓励吧。”市民黄焕说。
“俗话说,近朱者赤。”李女士表示,拿儿子跟比他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比较,是想让儿子感到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多数家长表示,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已经成了习惯,目的是想让孩子奋起直追。
至于孩子听了这些话的感受,多数家长表示并没有认真考虑过。
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家孩子
闲暇之余,相信不少家长聚在一起议论的都是“你家孩子如何”、“我家孩子如何”,进而得出“我家孩子不如谁谁家的孩子”的结论,并把这种结论告诉自己的孩子。
市某小学老师李璐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成长速度,孩子与孩子之间其实并没有可比性,将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会使孩子缺乏自信、焦虑、惶恐。
“家长应和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和自己的过去比,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提出表扬。这样做会让孩子信任爸爸妈妈,正确面对失败,愿意自己努力去战胜困难,而不是担心受到批评。”李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