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歌谣 激发群众抗日热情
——记革命烈士王子勉
□晚报记者 王仲华 苏莉 文/图
记者正在采访烈士家乡的村民。
“扛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赶走日本鬼,卫国保家乡……”这首脍炙人口、充满豪情的抗日歌曲,在正阳县熊寨乡可谓人人皆知。这首饱含着爱国热情的歌词作者,就是烈士王子勉。
近日,记者来到王子勉的家乡,了解到这位教书先生在白色恐怖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支持党的革命工作,当地村民对其充满了崇敬之情。如今,在他的家乡,人们唱英雄、说英雄,让英雄事迹一直流传……
教书先生 成为革命斗争的支持者
王子勉,正阳县熊寨乡大王庄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幼上私塾。其父亲王保善,字鸿乾,前清“贡生”,后补为“廪生”。由于受父辈们的影响,王子勉热爱读书,20岁时考上河南省省立完全师范学校(汝南师范)。他经常参加学校文学社的活动,并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了多篇饱含激情的文章。
1907年,王子勉毕业后,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了家乡的孩子。当时,由于条件艰苦,很多人还不知道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不少孩子上两三年学就辍学了。为了让孩子们继续求学,王子勉挨家挨户做村民的工作,向大家保证孩子的午饭全由他负责。
在王子勉的坚持下,十里八村的孩子都回到学校读书,他也成为学校的负责人。后来,他历任正阳县县立蚕桑学校校长、县立师范学校校长、县立高等学校校长。在担任几个学校校长期间,以教书育人为荣的王子勉仍坚持授课,对教师们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方法要求甚严。
后来,王子勉又任县第四区区长。然而,生性直爽的他因与国民党当局政见不合,不久便愤然离职,返乡隐居 。之后,他加入城内“同善社”,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做善事。到了晚年,他专攻中医,开方治病,但分文不收,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子勉在这段时期积极宣传革命道理,教育青年,支持革命。
1927年夏季,共产党员李卓英、黄运昌、王静到王子勉家看望他,并商量事宜。他发表自己的看法:“蒋介石的思想在中国已经不行了,社会太黑暗,无论文官、武官都爱财。当前,救国救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王子勉通过共产党员的介绍,对共产党有了更深的了解。
1928年夏季的一天中午,王子勉邀请李卓英及诸葛寺学校的教员邹秉书(当时中共梁庙区委成员)、黄运昌、王静等,到他家谈目前形势。当时,王子勉说:“诸葛寺的党组织是共产党员邹秉书发展起来的,大家的身边已经有党组织正在活动。”他还说,“蒋介石专门反共,他的杀人政策是不得人心的。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而共产党的军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文武官员不买地盖房、不吸毒品、不赌博,相信共产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王子勉的说法很受大家的认同。因为大家都知道,王子勉平时就赞成马列主义,拥护共产党,是革命斗争的支持者。
自创歌谣 激发群众抗日热情
1932年春,是正阳的白色恐怖时期。为了不让党组织受到任何损失,王子勉想方设法将共产党员黄运昌、邓鹏翔、郑聚才、李卓英等,分别以教员身份转移到外地隐藏。不久,王子勉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革职处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出于爱国热情,王子勉利用自己的特长,编了好多抗日歌谣,最出名的当数《抗日歌》。歌词是:“扛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赶走日本鬼,卫国保家乡……”王子勉将歌词编好后,又联系学校里学习乐曲的教员,将歌词填上曲调。后来,他教群众唱这首歌,以激发大家的抗日热情。
王子勉对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不满,他给路东指挥长胡仁写信说:“共产党得民心必得天下。”他还经常向群众宣传“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的道理,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1937年秋,上级党组织恢复正阳县中共党组织时,专门来到王子勉家开会,研究重要事宜。参加人员大多是党的主要干部,他们是:邹秉书、李卓英、王静、王惠德、王振汉。中共梁庙区委成员李卓英,抗战时期是中共正阳县委委员,公开身份是梁庙乡联保主任。李卓英经常到王子勉家领教和求得保护,使党组织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保证。
在此期间,王子勉还掩护过中共豫南地委、中共正阳县委、中共梁庙区委领导,有时党的机关就设在他家。王子勉家也成了地下党组织的庇护所。在王子勉的影响下,他的孩子和亲戚相继加入党组织。
王子勉有两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王振璜,字袖洲。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振璜倾向和支持革命。王子勉的侄子王振华、王振廷、王振汉,都是在他的教导下加入党组织的 。王子勉的族弟王有,族侄王振武、王振耀、王振铎、王振凯经他引导,也都加入了共产党。
王子勉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培养出了大批早期共产党员。王子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8月,中共正阳县委在王子勉家召开会议,恢复了王静、邹秉书、李卓英3名早期共产党员的组织生活,并集体发展了王振汉、王振东、王振武、王振耀、黄治强、黄运海、王振华、陈文郁8名进步青年入党。
烈士已去 精神永存
当天,记者来到大王庄时,正好下着雨。听说记者前来采访王子勉的事迹,村民们纷纷冒雨前来,向记者讲述自己了解的点点滴滴。
“叔父晚年时经常为乡邻们义诊,为大家免费发药。”王子勉的侄子对记者说,1935年,王子勉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他经常背着草篓到附近寻找草药,顺便掩护中共地下党活动。
1939年秋,王子勉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停止对革命工作的支持。1941年夏,通过王子勉的帮助,中共派6名共产党员进城以教书为掩护,搜集情报,开展城内工作,为中共在正阳县城建立组织、开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汝南地委和正阳县委之所以能在梁庙区活动一年多,与王子勉等人的掩护、支持分不开。
1947年10月,王子勉病逝,享年63岁。
“叔父虽然是个教书先生,但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王子勉的侄子说,王子勉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存。现在,村里的人都以王子勉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
记者看到,目前大王庄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当天,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村子东南方向的王子勉墓地。一路上,大家再次唱起那首抗日歌谣:“扛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赶走日本鬼,卫国保家乡……”
天中英烈之生前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