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水门事件”报道迫使尼克松引咎辞职
《华盛顿邮报》前主编布拉德利辞世
奥巴马说他是一名真正的新闻人
去年11月20日,奥巴马为布拉德利戴上“总统自由勋章”。
美国《华盛顿邮报》前主编、“水门事件”报道主要参与人本·布拉德利21日因自然原因在位于华盛顿的寓所去世,享年93岁。
布拉德利年轻时求学哈佛,二战期间曾在一艘海军驱逐舰上服役。1948年,他加盟《华盛顿邮报》,开启自己的媒体人生涯。1968年,布拉德利升任《华盛顿邮报》主编,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
在布拉德利的经营下,《华盛顿邮报》编辑团队从300人增至600人,新闻预算从300万美元涨至6000万美元,发行量则从44.6万份升至80.2万份。
担任主编期间,布拉德利指导记者揭露了“水门事件”、“五角大楼越战文件”等轰动全球的丑闻,不仅把《华盛顿邮报》从一份默默无闻的早报打造成全美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也让自己成为当时华盛顿乃至全球新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布拉德利参与的最知名报道非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莫属。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被捕。经调查,5人均是共和党“暗探”。为避免影响竞选连任,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盖事实真相。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成功。随后,《华盛顿邮报》得到消息,开始对这件事穷追猛打。
路透社报道,布拉德利起初对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调查性报道持怀疑态度,但当他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一起“大事件”时,布拉德利开始鼓励两人追踪报道,同时允许他们在报道中引用泄密者“深喉”提供的消息。在整个事件持续发酵的28个月里,《华盛顿邮报》共刊载大约400篇文章,最终迫使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引咎辞职的总统。
布拉德利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坚持不懈地跟进是“水门事件”报道带给所有媒体人的最大启示。
生评
布拉德利(资料图)
2005年7月19日,三位报道“水门事件”的主角参加一个活动,左起为伯恩斯坦、布拉德利和伍德沃德。
一生跌宕起伏
1926年8月26日,布拉德利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尽管身为波士顿婆罗门的后裔,但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儿时的布拉德利还患过小儿麻痹症,饱受病痛折磨。但他不仅战胜了病魔,更是考上了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
二战期间,他在一艘驱逐舰上服役,打过十几场艰苦战役,其中包括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湾的海战。战后,他协助成立了一家小报,苦撑2年后倒闭。
1948年,他被聘为《华盛顿邮报》记者。3年后辞职,当上了美国驻巴黎大使馆的助理新闻随员。1954年,他又被《新闻周刊》聘为欧洲站记者,并在1957年重返华盛顿。当时,《新闻周刊》暮气沉沉、举步维艰。在布拉德利的斡旋下,《华盛顿邮报》出版商菲尔·格雷尔姆买下了该杂志,令它重新焕发生机。他也再次回到《华盛顿邮报》,并在1968年当上执行总编。
据悉,布拉德利一生有过3次婚姻,和3任妻子生下4个孩子。
评价
“他是新闻界的天才领导者”
“他(布拉德利)是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是新闻界的天才领导者。”“水门事件”的两位报道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说,“他改变了我们的业务,他有一个不屈的原则即追求真相。”
布拉德利的功绩不仅得到了朋友的肯定,也获得了美国当局的认可。去年11月,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给他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那是该国对平民的最高奖励。
“身为一名真正的纸媒人,他把《华盛顿邮报》变为全美最好的报纸之一。”奥巴马如此评价布拉德利,“他掌舵期间,一批记者报道了‘五角大楼越战文件’、‘水门事件’等新闻,披露了那些需要被讲述的故事——那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彼此的故事。”
布拉德利与世长辞后,奥巴马总统发表声明对他表示哀悼。奥巴马在声明中称:“对布拉德利来说,新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公共事务重要的部分。作为一名真正的新闻人,布拉德利不仅让《华盛顿邮报》成为美国最棒的报纸,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记者秉承职业操守,报道越战、水门等重大历史事件,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布拉德利所建立的新闻职业标准,代表了真实、客观、细致的报道模式,他的成绩引领着更多人进入新闻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除了事业上取得至高成就,生活中布拉德利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容小觑。曾任《华盛顿邮报》调查记者的唐尼大赞布兰德利是“所见过的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不仅女士被他迷倒,男士也被他吸引。
布拉德利的前雇主、《华盛顿邮报》已故掌舵人凯瑟琳·格雷尔姆曾在回忆录中透露经常与布拉德利“调情”,由此不难看出她对布拉德利的信任以及后者对该报风格发展的贡献。
就连美国已故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也将布兰德利视为至交。两人的交情始于布拉德利在美国《新闻周刊》任职期间,彼时他被指派采访肯尼迪竞选活动,两人一见如故。肯尼迪在第一次赢得国会选举后更是跟他搬到同一条街区。布拉德利还在肯尼迪遇刺后写了两本书来悼念这位挚友。 (本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