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首席记者 滑清泉
新中国第十五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作为一名记者,我深深地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更重,使命更光荣。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的机会。正因如此,如何努力成长为一名记录时代的合格记者,始终是我不懈的追求。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是一个特殊职业,要胜任这个职业,不仅要有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纯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要有一份担当和责任。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及时地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才能写出受读者欢迎的好报道。
那是2011年9月初,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召开在即,报道盛会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而就在此时,我接到市委宣传部下达的紧急采访任务——要求迅速前往平舆县采访一名交警因一个敬礼而引来10多亿元项目的经过。
这是一个要求标准比较高的采访任务,如果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采访,写出的新闻稿件就可能泛泛而谈。于是,当天晚上到达采访目的地后,我便着手拟订采访提纲,力求创新。随后几天的时间里,我从事情发生的现场到招商引资企业老板,再到当地乃至全市项目建设环境的营造,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典型事例,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
经过三四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采访任务。之后,我与同事连夜赶写稿件。从当天晚上7时直到第二天清晨6时,一篇可读性强的长篇通讯——《投资“蝴蝶效应”凸现的背后》顺利完稿。
该长篇通讯在报纸上刊发后,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3年夏季,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的海警张旭在回到家乡——泌阳县探亲时,因勇救落水群众而光荣牺牲。获悉该新闻线索后,我们迅速行动,不顾天气炎热,到张旭救人现场及其家里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采访,写出了长篇通讯《28岁海警激流中勇救村民》。
在随后半个多月时间里,我又参加了由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奔赴张旭生前所在部队——广东省湛江市的海警第三支队,进行深度采访。
在湛江期间,我每天晚睡早起,白天除认真细致地采访外,还为中央媒体和广东省当地媒体记者提供张旭的先进事迹素材,夜晚赶写稿件并及时发回。为此,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先后向市委宣传部和本报发来两封感谢信。
一篇篇深度报道见报后,张旭的先进事迹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不久,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给张旭追记一等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批准张旭为烈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深知,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自己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