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勒图(资料图)。
2005年,被媒体称为“杀人恶魔”的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其交代的第一起杀人案就是“4·
时隔18年,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法院没有遇到障碍和阻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毅峰
4日上午,胡毅峰在自治区高院办公室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指着厚厚的呼格吉勒图的案卷复印件说:“法院正在依法积极复查,此案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这起案件复查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据胡毅峰介绍,复查过程中,法院并没有遇到障碍和阻力,一切都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胡毅峰感谢媒体和社会对呼格吉勒图案件的关注。他说,内蒙古自治区高院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推进依法治国、司法公正、加快法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职能作用。
核查组曾认定该案是冤案
“赵志红案”专案组组长告诉记者,2005年,冯志明(现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1996年曾参与承办“4·9”命案)是“赵志红案”专案组成员,当赵志红供出他与“4·9”命案相关后,根据回避原则,冯志明随即退出了“赵志红案”专案组。
“赵志红案”专案组组长还介绍,赵志红所涉案件侦查完毕后,包括他在内,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等多人带着“赵志红案”和“4·9”案的卷宗,赴北京请示公安部。当时接待他们的是公安部刑侦局的领导。
“后来,刑侦局领导明确答复:呼格吉勒图这个案子办错了,你们回去向政法委汇报,并会同当地检、法机关协调处理。”
赵志红供出“4·9”命案后,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组成了以时任政法委副书记宋喜德为组长的“4·9”案件核查组,对案件进行复查。
该核查组一位领导曾说:“核查组已经有了结论,以法律的术语讲,当年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的证据明显不足,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冤案。”但该核查组领导也强调:“但政法委不能改判,得走法律程序。”
“据我所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不久即组织了调查组,重新调查‘4·9’命案,结论也报给了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赵志红案”专案组组长介绍,至于内蒙古公安厅的结论为何,他不得而知。
但“4·9”命案始终没开启重审程序。
而在
第一份笔录不证明呼格吉勒图杀了人
这位不愿具名的警察对记者称,案发当晚,他接指令赶到案发地,见到了呼格吉勒图和另一位当事人闫峰。当时正是这两个小伙子报警,说在附近公厕发现一具女尸。
他称,呼格吉勒图就在案发地附近第一毛纺厂的治安岗亭里接受了警方询问,当时他神情比较自然,作为第一报案人,他详细介绍了报案经过。
“他被问到了案发前后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时间,听到了啥,看到了啥。”至于案发后第一份笔录的具体内容,这位警察表示,时间过去太久,他也记得不是很清楚。
但这位有多年刑侦经验的警察介绍,嫌疑人的第一份笔录非常重要,“因为在短时间里,他来不及串通、来不及组织、来不及思考”,因而可信度很高。他担心这份笔录已不在呼格吉勒图的案卷里,“可以肯定,这份笔录不证明呼格吉勒图杀了人”。
“如果还在的话,相关部门可以调看一下,呼格吉勒图案发后第一时间的情况就一清二楚”,这位警察表示,自己冒着风险出来面对记者,就是希望相关部门复查此案时,重视这第一份笔录。
他称,当时他和同事出警,看到这第一份笔录后,就没再过问这事。后来呼格吉勒图被判死刑,“当时心里有点打鼓”,“案发地离呼格吉勒图家很近,当事人年纪不大,且没有前科”,“当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2005年赵志红案发,赵志红亲口供称“4·
另一位案发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警察对记者表示,他勘验了案发现场,“现场比较简单,没有打斗痕迹,受害者身上没有伤口”。
后来因不是具体经办人,他没再过问此案。但案发后不久一天晚上,他在公安局加班,听到局长在办公室大声喊隔壁的办案民警,让他们去剪呼格吉勒图的指甲,“我当时就不理解,因为现场勘查没发现受害者身上哪块破了”。
这位警察之后从当地媒体上看到了有关呼格吉勒图指甲的文字。记者查实,该报道刊登在
这位警察介绍,这是呼格吉勒图案不多的“铁证”之一。但他说,自己当初曾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受害者身上有伤口或者破损的地方。
就此质疑,记者向当年承办呼格吉勒图案的新城公安分局主要领导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日前呼格吉勒图的母亲尚爱云介绍,2005年赵志红落网后,她对当时警方公布的呼格吉勒图案证据存疑,于是向法院提出希望能重新鉴定儿子指缝污垢采样,但一名工作人员告知,这份证据已不在该案案卷里,“对方说保管条件有限,加上搬家什么的,可能弄丢了”。
11月1日上午,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来到儿子墓地,情绪激动。
“4·9”案为何一拖8年?
为何“4·9”命案重审一拖8年?
“再审程序其实很简单,关键是相关部门愿不愿意启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田文昌对记者说。
田文昌认为,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之所以没能再审,原因还是在人。
他说,案件再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此前国内多起案件,均启动过再审程序。案件再审,“检察院可以以审判监督为由提起再审,法院也可以以案件复查缘由主导再审,当事人也可以到法院提出诉请”。
“程序很简单。”田文昌介绍,再审最主要还是在法院,“我认为此案之所以拖延如此长时间,主要还是在于相关部门不想启动。”
“事实上,在内蒙古公检法系统内部,不少人已经认定呼格吉勒图确实被冤,但因为如果案件再审乃至平反,这就涉及人员问责和国家赔偿的问题,尤其是人员问责,这才是案件久拖不决的关键。”呼和浩特市一此案的知情人向记者如此表述。
他表示,如果“4·9”命案再审,呼格吉勒图被认定无罪,那么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公检法系统当年的办案人员均有错,其中不少人现已身居要职,他们该承担何种责任?这让体制内意欲推动此案再审的决策者颇费脑筋。(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