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山。
□晚报记者 胡智慧 郭建光 文/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秋风中的天中山庄严肃穆,它的身躯并不巍峨,它的风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然而提起它的名字,古往今来,无数的志士名人都梦想一睹它的芳容。尤其是明清两通天中山石碑,天中山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向世人诉说着波澜诡谲的一段沧桑的历史,也把它与唐代一位大书法家颜真卿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后人凭吊的实物见证。10月30日,记者来到汝南县,再次近距离触摸天中山的人文脉搏,感受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和现代化规划中的天中山文化园的博大精深和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
变迁 最小的山——天中山
据汝南县旅游局副局长孙春玲介绍,天中山古名为天台山,原是一座圆形假山,位于汝南县城梁祝大道北侧,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史料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名“天中”。古代无钟(计时用的钟表),白天的时辰只能用日影的变化来计算。汝南旧志记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磊石以记之”。所以人们称此台为“天中山”,称汝南为“天中”。
“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后正式载于史籍,原因是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称帝。建中四年(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朝野的四朝元老颜真卿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劝其放弃叛乱,归顺朝廷。颜真卿到达许昌宣旨刚毕,李希烈的养子及亲兵千余人,手执钢刀围着颜真卿杀气腾腾,高声谩骂,威胁颜真卿。
面对这帮气势汹汹叛贼,颜真卿面不改色,不退半步。见此状况,李希烈遂喝退众人,对真卿以礼相待,并许颜真卿高官厚禄,要颜真卿同他一起共反朝廷,颜真卿至死不从。李希烈便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今汝南)龙兴寺软禁起来。现在天中山石碑上所刻的“天中山”三个大字,就是颜真卿在汝南被囚禁时所写的,这突出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不畏强暴、忠君爱民的高贵品质。
淮西平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祠”,并把颜真卿亲笔所书的“天中山”三个大字刻成石碑,立于天中山处。“天中山”作为一种“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名扬天下,永存史册;天中山也由于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文而名享天下,成为历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谒及游览的场所,现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位。
变身 围绕天中山修建文化园
从一座小山到一座宏大的游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孙春玲告诉记者,天中山文化园位于汝南城区西北部,占地786亩,于2002年开始陆续投资,进行前期建设。2010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顺应发展,科学决策,重新规划,2011~2012年由财政出重资修建而成。天中山文化园集观光游览、祈福纳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重点突出天中文化主题,全面展示中国祥瑞文化。景区内山水相依,绿树葱茏,芳草如茵。漫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研读历史,让人浮想联翩。它是文化之园、生态之园,也是吉祥之园、祈福之园。
天中山文化园总体布局和景区结构是以天中山为中心,以祥瑞大道和天中大道为轴线,分为吉瑞广场景观区、祥瑞文化景观区、天中文化景观区、祥瑞产业园景观区四个区。
在天中文化园,后人重修了一座天中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汝南有两座天中山。这里的台阶宽4.5米,由下到上,145级台阶,9段8个平台,有四平八稳之寓意。天中山景观的设计数字非常巧妙,从九州广场开始,各景观的数字都与9和5密不可分,用“九、五”或“九、五”的倍数寓意天中为九五之尊,这里表示天中山崇高的天下之中地位。
天中山文化园主门吉瑞广场景观区,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吉瑞广场等。广场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和文艺演出的场地,同时具备天中山文化园的入口广场景观和旅游接待服务功能。
祥瑞文化景观区,面积约95000平方米。南北两条河蜿蜒成龙形,我们称为龙河,龙头在东,龙尾在西,寓意金龙献瑞。所以,我们前面这条东西大道就叫祥瑞大道,宽6米,长约350米。沿途景观包括祥瑞文化长廊、祥瑞景观小品、祥瑞植物造型、祥瑞休闲茶吧和采摘园、植物迷宫等。
走进圆形小广场,可以看到中间有棵树是百年桂花树,被誉为吉祥树,在这颗树上系上红色的丝带,可以给游人带来吉祥和安康。西面是竹苑茶吧,竹林婆娑,曲径通幽,大家可以在此休息,品尝茗茶,欣赏竹林美景及小型地方文艺节目,别有一番情趣。与竹苑茶吧隔河相望的是植物迷宫,这是一个挑战自己智力和记忆力的游戏,我们在做游戏的同时,还能观赏美丽的植物景观。
记者看到,游园里的三座桥名叫“天中桥”,是模仿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桥的样式建造的,也是景区的一个亮点。过了桥就是天中文化景观区。天中文化景观区包括天中大道、青云峰、万禧山、九州广场、日潭、月潭、天中山、璇玑台、铜圭表等。
九州广场外圆内方,南接天中大道,北通上山主道,形成一个独特的水中广场。古代有天圆地方,大地漂浮在水面上之说。圆形体现了太极初生的含义,方形广场寓意大地,水体景观喻示水是生命之源。中央平台地表用透光石镶嵌出一方中国地图的轮廓,这是一幅最大的中国地图,地图轮廓内是禹贡九州的图型。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时候,依据山脉、江河的走向,将他掌控的天下分为九州。这九个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大家请看,豫州居九州之中,又称中州;由于汝南地处豫州的中部,所以称为天下之中,汝南称为‘天中’最早就是这么来的。”孙春玲说。
升华 天中山原址重修天中书院
孙春玲向记者介绍,在天中山原址,有一栋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就是天中书院旧址。说到天中书院的历史,就要提到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
春秋时期,孔子迁蔡三年就住在古汝南境内。家住蔡国(今上蔡县境内)的漆雕开、漆雕从、漆雕侈、漆雕凭等均为孔子七十二贤中的人物。漆雕开在孔子门生中以德行端正著称。《论语》中就记有孔子关于漆雕开的语言。后人把儒家分为八个派别,漆雕氏为八儒之一。西汉时期,朝廷尊孔重儒日盛,人们在天中山脚下建“漆雕氏祠”。李愬雪夜袭蔡州,平定淮西之乱后。当地人为了颂扬颜真卿为国尽忠、宁死不屈的气节,纪念唐军收复蔡州的战役,在这里建起“三公祠”,立有颜真卿、裴度、李愬的塑像,人们常来此观瞻、祭祀。
明朝时期,汝宁府以“三公祠”、“漆雕氏祠”两个祠堂为基础,建起“笃志书院”。后来改名“天中书院”。当时的天中书院与汝宁府的府学齐名,为大明王朝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明朝六部的尚书、公卿大夫等大多来自汝南,所以,明朝有“汝半朝”之称。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又扩大规模,形成占地面积约10亩、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功能较为完善的国学馆,并沿用“天中书院”之名。到清朝末年由于形势的变化,天中书院的功能渐衰,有些建筑被毁,目前仅存这座二层小楼。大家可以到里面参观、品味当年学院的学风与氛围。
天中山原址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在“日月同辉”的门楣下,熠熠闪光。“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这是流传于汝南民间的歌谣。
“原来,所谓的天中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一代名师颜真卿,无视唐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临终前,在龙兴寺写下遗表、墓志铭及‘天中山’,使得这座世界最小的山,从此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网友幽梦逸韵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感叹。
前瞻 计划申报国家级4A景区
天中山文化园是一座祈福纳祥之园、生态休闲之园、文化体验之园。文化园的建设是全县80万人民的期望,也是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的民生工程。文化园的建成,使天中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了新地标,对于扩大汝南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汝南县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对打造天中旅游文化名片,提升汝南对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汝南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5年,我们准备将天中山文化园、天中山书院、北拱门、洪济桥等连在一起共同申报国家级4A级风景区。”采访中,汝南县旅游局副局长孙春玲告诉记者,申报成功后,我市就将有包括嵖岈山风景区、南海禅寺在内的3个国家级4A风景区,有力地吸纳外地游客前来千年古县汝南县休闲参观,感受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让游客触摸沧桑历史的温度,领略中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采访中,汝南县的刘炳松写有《仰慕天中山》诗一首,以示赞誉:
世存小丘天中山,文韵丰厚美名传。
颜公泼墨芳千古,蔡州平叛垂万年。
天中书院诵五经,汝郡代代出英贤。
文化新苑精秀美,天下宾朋聚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