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放(遂平县)
父亲节这天,收到女儿的祝福短信后,心中甚是欢欣。不一会儿,又悲凉起来,已离开我们7年的父亲能收到我的祝福吗?在父子相处的30多年里,父为子所做的,如江河之水,无法计量;子为父所做的,似庭院之树,屈指可数。就在这屈指可数中,最让父亲感动的,是一碗普通的鸡蛋面。
2007年的春天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灰暗。刚过春节,71岁的父亲常常觉得胃胀、胃疼。我不敢怠慢,马上带父亲到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挂了专家号,做了多项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吃了半个月的药,父亲的病情仍不见好转。我们又到市、县多家医院,中药吃了几十剂,效果还是不明显。转眼间,到了五一,我带着父亲来到市中心医院,办了住院手续,并托亲戚找到一位专家,重新做了胃镜检查,胃没多大问题。禁食3天后,又给父亲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在结肠处发现一个肿瘤。医生说,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要切除。
一周后,父亲被推上了手术台。4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做完了,看着身上插满管子、仍然昏迷的父亲,大家黯然神伤。术后的病理分析是恶性的。据医生讲,发现得太晚了,癌已扩散。我们听后,不啻晴天霹雳。
手术后第八天,医生说父亲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流食。我问父亲想吃什么。他说想吃面条。恰好,这天大姐、小妹都回家了,食堂做的面条油太大。
“爸,今天我给您做,您等着品尝吧!”“你没有做过饭,会吗?还是到食堂打点儿吧!”“不用,我学学。”未成家时,有母亲、大姐,做饭我根本插不上手。结婚后,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做饭的次数寥寥无几。
我先去市场买了鸡蛋、细面条、大葱、青菜。回来后,我摘去青菜的老叶、根茎,只留下嫩嫩的、刚长出来的细叶,取两根葱,放一起洗了又洗,在菜板上切得很碎,然后炒两个鸡蛋。水滚后,下面条,煮一会儿,放进青菜、葱花、鸡蛋,又接着煮,放上调料、小磨香油,一碗清香、软绵的鸡蛋面就做成了,色香味俱佳。
“爸,我扶您坐起来,尝尝儿子的手艺。”十几天没有吃面饭的父亲脸上绽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深吸一口气说:“好香!十几天没吃过面饭,真想啊!”
挑一筷子面条,吹一吹,放进父亲的嘴里,再用汤匙舀一勺面汤,让父亲喝下。就这样,一碗面,吃了好大一会儿,我们俩聊了很多陈年往事。吃完后,父亲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损失的元气似乎一下子补充过来,精神大为好转,如干旱多日的老树遇到一场甘霖。我想,这是一碗鸡蛋面的作用,更是平时缺少交流的父子谈了那么多往事,心与心贴得更近了吧!
“孩子做的这碗面真香,吃过全身舒服多了。”“爸,只要您愿意吃,病好后,我抽时间回老家再给您做鸡蛋面,让您吃个够。”我心里明白,父亲的人生之路已快走到尽头。
住院22天后,父亲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之后,每次回去探望父亲,有母亲,有妻子,我再也没有为父亲做过鸡蛋面。出院三个多月后,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71岁的老父亲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和对生活的眷恋,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着刘和刚《父亲》这首歌催人泪下的旋律,我心如刀绞。
泪眼朦胧中,仿佛又看到父亲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我做的鸡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