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栗晨曦
本报讯 10月25日~27日,本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A05版分别报道了正阳县新阮店乡老王村梨农鲁明亮和周边乡村梨农种的晚秋黄梨丰收,却没有销路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微信公众号也转发了此消息,一些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到鲁明亮的梨园购梨或帮他销梨。更有同行表示,如果鲁明亮的梨卖不完,他“包销”。
爱心涌向梨农
11月1日,鲁明亮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从10月27日早上一直到现在,他每天都会接到50多个爱心人士打来的询问电话,表示想帮助他销梨。
这些爱心人士中有驻马店的,也有来自郑州、新疆、广东、深圳等地的。他们大都通过天中晚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得知正阳梨愁销路的消息。
“太谢谢你们了,也谢谢关心我们的网友和读者。”鲁明亮在电话中一再对记者说。
“10月27日,一驻马店市民买了50多公斤梨。10月28日上午,正阳县一男子买了60多公斤梨。10月30日,3名爱心人士买了近50公斤梨。10月31日,在正阳县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引荐下,我带了100箱梨进城,当天销了50箱梨……”这几天,爱心人士买了多少公斤梨,鲁明亮都做了记录。
“不能对不起那么好的梨”
11月2日,驻马店世联商贸集团工作人员刘博给记者打来电话称,11月3日,他们将到鲁明亮的梨园买梨。当记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鲁明亮时,他兴奋地说:“世联商贸集团的工作人员前几天就给我联系了,我们已经在准备装箱。”
虽然很多爱心人士打电话询问梨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到鲁明亮的梨园买梨,但梨园里挂在树上的1.5万多公斤梨想尽快卖完还有难度。这几天,也有一些水果批发商和鲁明亮商谈大批购梨的事,但鲁明亮没有答应,因为他们出的价格约2元每公斤,鲁明亮不能接受这个价格。
“在当地,不少农户的梨都是在我的指导下种的,而且我的梨不管果形还是口感都不错。这种梨越大越好吃,我种的梨小的很少。我不能因为今年我的梨在盛果期销路没有拓展开,就以低贱的价格出售。我觉得不能对不起那么好的梨。”鲁明亮表示。
同行愿“包销”剩下的梨
到底怎样才能让鲁明亮的梨体现价值,又不至于烂在地里呢?记者想到了本报曾报道过的百亩黄秋晚梨种植户李春兴。
2009年,驿城区蚁蜂镇的李春兴在金顶山风景区附近承包了100亩农田,用于种植黄秋晚梨。从2012年起,他的梨每年不出地就被采摘完。今年,李春兴还与江苏、浙江等地签订了供梨合同。11月1日,记者把鲁明亮梨园的情况告诉了他。
“晚报报道我种梨的消息后,我的梨销得更火,还有不少人要和我谈合作。冲着报社给我带来的正面效应,鲁明亮的事我管定了。他卖不完,我就是赔本也全包了。”李春兴说。
得到李春兴的答复,记者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鲁明亮,鲁明亮和老伴儿非常高兴。“我和老鲁通电话了,现在梨还能长一段时间,让他先零售着,好多卖些钱。梨在零下3℃不好储存,我会在气温接近0℃时去拉梨。”当天下午,李春兴打电话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