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任 和
本报讯 7月1日一大早,开发区开源街道工作人员侯哲匆匆赶往刁庄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因为一期1020套安置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水电安装,他要亲自看着工人安装,把好质量关。
其实,对于侯哲来说,每天按时来刁庄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跟踪检查已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工作人员当“监理”
“拆迁时,我们给村上的老少爷们儿绘制了美好蓝图。现在,我们一定要把好安置房建设的质量关。”开源街道刁庄村党支部书记汪民说,在安置房建设期间,他经常和群众一起到工地看建设进度。看到开源街道在安置区设置了办公室,并每天派专人在工地上进行监督,群众们也放心了。
“我不仅每天要到建设工地监督,还要把在工地上看到的问题及时与工地监理进行沟通,再向分管领导汇报。”侯哲一边看着工作人员安装水管,一边认真检查水管的质量。
“现在,一期安置房就要竣工了,虽然只剩下一些内外粉刷和水电安装,但我一点儿都不能马虎,我要当一名合格的‘监理’。”侯哲说。
建筑材料让群众选购
安置区群众代表魏保银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次到街上选购的水管,回来后发现质量不行,街道就召开会议,让群众发言,最后把水管退掉,又组织群众代表到街上选购材料。”
魏保银说,前不久,开源街道党委副书记刘磊带领拆迁群众代表走进安置区查看建设情况,详细给拆迁群众介绍安置房建设情况,大家看到街道领导严把质量关,很是满意。
“其实,刘磊多次与群众代表及相关安置区技术人员到街上选购安置区建设需要的建筑材料。”侯哲说。
“我们在工程建设方面,多方听取意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全面细致地排查,确保惠民工程让群众满意。”刘磊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