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30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

发布时间:2014-06-30 07:44:44  

zhangxj1406602.jpg 

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作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提“坚持主权平等”等

六点看法

下午510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印度副总统安萨里一同步入会场。

当日,习近平还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同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缅甸总统吴登盛互致贺电。

习近平表示,60年前,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就是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弘扬这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

习近平提出:第一,坚持主权平等;第二,坚持共同安全;第三,坚持共同发展;第四,坚持合作共赢;第五,坚持包容互鉴;第六,坚持公平正义。

中国将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卓越奖学金”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同各国尤其是周边邻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宣布,为表彰和鼓励更多人士和团体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历久弥新

习近平讲话摘录: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亚洲新安全观与之一脉相承”

解读: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孙玉玺表示,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中国国力很弱,五项原则当时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应该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据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主任张洁介绍,目前,新的国际关系正在改组,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上是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推动国际关系新规则和新秩序的精髓。

张洁分析,虽然经过了60年,国际环境有所变化,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要阐述自己新的国际秩序,从亚洲新安全观到最近的新海洋观,都提出和平、合作和和谐,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脉相承的。这意味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意义和历史使命还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95312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625日至29日,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于28日和29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为鼓励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设奖

习近平讲话摘录:为表彰和鼓励更多人士和团体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愿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设立友谊奖意在抓住国际话语权

解读:张洁表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的背后,有一系列的话语体系和评价标准在其中。设立这个奖,实际是要通过奖项抓住国际的话语权问题,即我有我的和平标准,什么样的人对和平有贡献,我们有自己的判断。

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则可能更多的是面向个人,通过奖学金项目来加强中国与各国的人文交流。

张洁称,今年是中国的“主场年”:亚信峰会和APEC都在中国召开。虽然中国现在面临很大的外交压力,但在外交政策上更加积极坚挺,积极推出中国的声音和自己的国际规则、理念。(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