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2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梅花绽放的痕迹

——评王中明的长篇小说《梅痕》

发布时间:2014-06-27 07:45:09  

□王太广

在梅花绽放的季节,王中明的长篇小说《梅痕》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带着芬芳、带着欣喜,装点着这个世界。

王中明的这部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是市委宣传部为繁荣和振兴天中文学事业,为冲刺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予以扶持的作品。这部小说的名字原本不叫《梅痕》,而是叫《惹祸的梅花》,大约有60000字。当时,我由于工作忙,只是粗略地翻翻,没有来得及细读。前不久,当王中明把那篇《惹祸的梅花》改编成书送给我时,看到装祯和内文,我感到很震惊,不得不静下心来拨冗拜读。

“一到深秋,天就开始冷了。”这是王中明《梅痕》开篇的第一句话。猛一读觉得很平淡,但当你读完整部小说时,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句话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它牵引着你,让你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不知不觉地走进《梅痕》,让你同《梅痕》中的人物对话,让你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梅痕》中那些人物的命运,并伴随着那些人物命运的变化而揪心、惶恐,甚至狂喜和愤怒。

《梅痕》这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从深层揭示人性,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现实主义作品。《梅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反映了从20世纪步入21世纪的年轻人,他们在面对时代的变迁,面对改革的大潮,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回答了如何才能经得住那一波又一波的阵痛,如何在阵痛中处理好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按说《梅痕》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很复杂,场面也不恢宏,许多故事情节都是我们耳闻目睹的。这些熟悉的故事情节,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些茶余饭后的说笑或谈资罢了,而对于中明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来说就不同了。他不仅能从平凡的事件、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通过艺术的手法,从中提炼出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对婚姻、对事业有着不同的表现和见解,以此来启迪人们的心智,向着善良、纯朴、悲悯、和谐向上的方向进取。

《梅痕》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石一帆,但核心人物是蓝灵和阿璧,中明是想通过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出这代年轻人对婚姻、家庭和事业的价值取向,从喧哗、浮躁的社会深层折射出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些痛楚,以此让更多的人思考。这个社会究竟给跨入21世纪的年轻一代带来了什么?是惶恐还是镇定?是挫败还是成功?是颓废还是进取?这一切都是对曾经的过往、残酷的现实,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深思和考量。

《梅痕》这部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人物,如王小伟、王大梅、田玲、王小伟的舅舅以及老谋深算的寇局长、精明的李世仁、投机钻营的安松、良心未泯的蒋金山等,但核心人物只有3个,一个是男主人公石一帆,另外两个是女主人公蓝灵和阿璧。这3个主要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弱点。作者写石一帆,不仅是为了写他的疾病,而且想通过这种疾病,来表达当人类个体的心灵被压抑、扭曲后,会给个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特别是在写石一帆与蓝灵两个人的婚姻破裂时,一方面采用了循序渐进的笔法,浓墨重彩地把两个人离婚的偶然藏于必然之中,给读者增添许多思考与遐想的空间,另一方面作者想通过这些事让人们看到蓝灵的本质。

从表象上看,蓝灵是一个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女性。她八面玲珑、工于心计,无论是在与李世仁的争斗中,还是与安松等人的相处中,抑或是与寇局长、王小伟表舅的周旋中,读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但实际上,作品还想从另一个层面向人们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作为女人,特别是像蓝灵这样的女人,在她精明和工于心计的背后,依然保留着女人特有的虚荣、脆弱、妒忌、猜疑和自私的天性。正因为如此,蓝灵的婚姻一步步地向着悲剧的方向发展。

作品中还描写了阿璧这个人,看得出作者是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个方面是想用梅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朵,来表达世间事物的美好,另一方面是用梅花的绽放和凋敝这种自然规律,来暗含和隐喻人生的成长与衰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阳光、雨露、疾风、苦雨。

总之,王中明的这部长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仔细品读犹如闲庭信步,给人的感觉是愉悦、是享受、是沉思。但小说并非一点儿缺点也没有。比如作品对石一帆这个主要人物的刻画就不如对蒋金山的刻画细腻,这会让读者淡化对主人公的印象。另外,对阿璧这个人物的着墨还不够。虽然如此,但瑕不掩瑜,王中明的这部《梅痕》还是值得大家看一看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