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27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矫正高墙外的蜕变

发布时间:2014-06-27 06:35:59  

luf1406310.jpg 

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向所长汇报思想。

□晚报记者   刘金霞   通讯员         /

提起服刑人员,人们想到的便是在监狱服刑。其实在高墙之外,还有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

提起社区矫正,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实际上,早在20119月,我市就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998人在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怎样进行的?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深入驿城区、遂平县的几个“矫正”点,探访社区矫正现状。

 

社区服刑第一天  “入矫”宣誓

 

“社区矫正人员小林,因犯非法拘禁罪,经登封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留4个月,缓刑8个月。在缓刑期间,依法对你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期限为20146202015219。现就对你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的有关事项宣告如下……”

620上午,记者赶到遂平县嵖岈山镇司法所时,刚好该所又接纳了一名服刑人员,一场严肃的社区入矫宣告仪式正在举行。该司法所所长梁文贺正在向矫正人员小林郑重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

矫正仪式由司法所所长梁文贺主持。宣告完毕后,梁文贺对小林进行教育:强调社区矫正纪律的严肃性,重申脱管、漏管行为后果的严重性,要求矫正人员明确自己的社会服刑身份,珍惜社区矫正的机会,以实际行动擦拭人生污点。

小林现场举起右手,宣读了遵纪守法保证书,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表示将认真服刑,争取立功赎罪。

矫正仪式结束后,由当地司法所确立的3名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司法所所长、村干部、亲属与小林签订了一份社区矫正协议书,协助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对小林进行监督、教育、帮扶。

记者了解到,小林是遂平县嵖岈山镇大里王村人。今年2月,小林在郑州一家汽车贸易公司打工。为了帮助老板追讨一笔欠款,他与另外两人驾驶一辆面包车从郑州来到登封市,找到陈某,强行将陈某拉到车内。小林等3人在明知陈某不是欠款人的情况下,仍使用暴力限制陈某的人身自由。后经鉴定,陈某为轻伤。

620起,小林正式成为遂平县嵖岈山镇司法所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矫正对象。目前,该所共有4名矫正人员。

据悉,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非监禁刑法执行制度,201151首次被写入刑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据嵖岈山镇司法所所长梁文贺介绍,进入社区矫正的都是初犯,罪行一般比较轻微,社会危害程度不大。

 

社区服刑定期汇报

 

记者了解到,社区矫正有三大任务,即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

620上午11时,记者来到遂平县阳丰镇司法所。

“最近生意好不?家里还好吧?”一名男青年刚进门,该所所长林继辉就热情地问道。

“挺好的,我刚往县城食品批发市场送几头猪。”这名男青年说,“等过一段时间,我准备在镇上开一个大一点儿的超市。”

在林继辉的办公室内,两人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

“他叫小军,是我们镇5个社区矫正人员之一。他们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汇报一次,我们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并予以帮扶。”林继辉说。

今年35岁的小军,5年前因与人发生冲突,用刀将对方刺成重伤,并使被害人落下终身残疾。之后,小军被判刑10年。

在监狱服刑期间,小军因表现突出,2011年经法院准许获得假释,回到原来居住地——遂平县阳丰镇接受社区矫正。

参加社区矫正后,司法所考虑到小军暂时没有生活来源,给他申请了低保。后来在县司法局、镇政府与亲友的帮助下,小军在家办起了养猪场。

回到家服刑的小军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多了。“不用每天出操,不用按时吃饭、睡觉,还可以去市场购物、参加社区的娱乐活动。”小军说,每个月除了去司法所汇报几次思想外,其他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

在与记者交谈时,小军语气平和、举止大方得体,丝毫不像一个正在服刑的人。

在社区矫正的这段时间里,小军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每个星期一上午到司法所学习,并按规定参加各种公益劳动,离开遂平县必须到司法所请假。

记者了解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正式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告思想动态等情况,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方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不仅给犯罪的人一个有人情味儿的“法律约束”,而且能让更多想改过自新的罪犯在高墙外开始新生活。

 

走出规定范围 “电子围墙”会自动报警

 

据悉,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区,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需要离开的,必须经过批准,而且外出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各县司法局矫正中心和乡镇(街道)司法所都有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

621,在驿城区西园司法所,记者看到一套基于手机信号的监控系统。打开电脑,进入驿城区西园街道西园社区矫正管理系统,记者看到,4个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的详细活动轨迹通过网络一目了然。

原来,社区矫正人员持有的手机,实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信号精确到街道路段。该手机必须保持开机状态,一旦拨打需要本人接听,有时还要拍摄所在现场照片发回。社区矫正人员如果走出法定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当刑期结束,他们的信号会从这个系统删除。

西园司法所所长赵虎用鼠标指向屏幕上的任一红点,立刻可显示出该名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当前所在位置。其中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在驿城区,用鼠标点击查看细节,还可以详细地看到这个人此时此刻正在市文化路与文明大道一带活动。

“请注意,您已越界……”矫正人员在驿城区服刑,如果超过驿城区这个范围,他们手机上都会收到这条警告内容。

该系统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给定位人员发送各类短信,对其进行矫正教育。矫正人员也可通过短信平台向工作人员寻求助。这个系统被称为“电子围墙”。截至20139月底,驻马店市每个乡镇(街道)都已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

市司法局基层工作指导科科长张俊超介绍,在驻马店市范围内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都有一张“手机电子信息卡”,社区矫正人员通过这张卡,可以完成服刑教育、劳动、报到等。

 

1567名矫正对象从这里走向新生

 

张俊超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执行刑罚。

201151刑法修正案()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明确规定对管制、缓刑和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早在2010年,我市就在遂平县、西平县、确山县等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张俊超说,“20119月,我市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当时还没有形成统一模式,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中。”遂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主任李付德说。

记者在遂平县司法局看到,这里不仅专门设置有社区矫正办公室、社区矫正档案室、网络监控室,还设置有社区矫正突发事件指挥室,机构非常健全。

依托县级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由司法所成立“一人一个矫正小组”,是遂平社区矫正工作推出的又一个亮点。

所谓“一人一个矫正小组”,是指针对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在监管中心的统一监督、管理、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由司法所所长任组长,司法所工作人员、邻里、亲友、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等组成的矫正小组,每个小组不少于3人,并落实责任,制订个性化矫正方案,协助监管中心对矫正人员“一对一”进行监督、教育、帮助。

李付德说,“一人一个矫正小组”的建立,将日常监管帮扶与定时监控、定时巡查工作相结合,着力矫正罪犯心理和恶习,是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

遂平不仅是全市唯一建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的县区,而且社区矫正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所有县区建立了集教育监管、公益劳动、心理咨询、帮困扶助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内设有规范的“入矫”宣告庭、各种特色的矫正教育室等。

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矫正对象3565人,正在矫正的服刑人员有1998人。

目前,全市已有1567名矫正对象成功解除矫正,彻底走向新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