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石新宇 于河伟/文 侯 飞/图
薄新玉说,荆条花期过后,他要带着蜂箱去湖北。现在他养了150箱蜜蜂,得用两辆货车拉。养蜂人都是逐花而居的,哪里开了适于酿蜜的花,他就把蜂箱带到哪里。
“现在这个季节出荆条蜜,这种蜜是蜂蜜中质量最好的。”前天上午,天气晴好,薄新玉一边摇动打蜜桶的摇把,一边高兴地说,“这段时间雨水少,正赶上荆条花开,对蜜蜂采花粉很有利。你看这蜂巢,蜂蜜都满了。”
薄新玉是确山县任店镇薄庄村人,今年46岁,养蜂已近30年。他的家在天目山深处,山上到处是洋槐树、夏枯草、野荆条,乡亲们还有种植油菜的传统,这些植物的花粉都是酿蜜的上好原料。乡亲们大都会养蜂,薄新玉的父亲就是养蜂的好手。八九岁的时候,薄新玉就开始帮助父亲养蜂,那时候家里很穷,蜂蜜是他认为最甜的食品。高中毕业后,父亲把一些蜂箱交给他,他开始独立养蜂。
前天上午,记者采访路过薄庄村时,薄新玉和妻子陈银正在取蜂蜜。夫妇二人都戴着有面纱的帽子,这是为了防止被蜜蜂蛰。薄新玉把一个蜂箱的盖子打开,双手慢慢拿出一个蜂巢,蜂巢像长方体的模具,上面全是蜜蜂。看到蜂蜜已满,有些地方的蜂蜜已溢出来凝固成白色,薄新玉轻轻抖动蜂巢,使蜜蜂从蜂巢上掉落,然后他用一把毛刷子轻轻把剩下的蜜蜂扫掉。在一旁等待的妻子陈银接过蜂巢,用一把长刀割去突出的蜂蜜,然后把蜂巢放入打蜜桶内,再将蜂蜜摇出来。
薄新玉说,这些年来,他们夫妇到过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云南也是蜜蜂采花粉酿蜜的好地方,他打算今年秋天去云南。养蜂是个辛苦的差事,但也有很多乐趣。无花粉可采的时候,他得用白糖来喂蜜蜂,平时还得注意别让一个蜂箱里出现两个蜂王,因为那样的话蜜蜂就会闹分裂。让薄新玉感到骄傲的是,他养了这么多年蜜蜂,从来没有出现过蜜蜂闹分裂的现象。
薄新玉共养了150箱蜜蜂,150箱蜜蜂一年能为他们夫妇带来多少收入?薄新玉笑着说:“没多少,不赔就不错了。”薄新玉说,他有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学驾驶,家中没什么负担。他打出的蜂蜜,绝对纯正不掺假,只要大家喜欢吃他的蜂蜜,他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