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杯的到来,球迷们的热情被点燃,但由于时差关系,想看比赛直播,只能熬夜,这让白天还要上班、上学的球迷感到很痛苦。而一些“投机者”却从中嗅到了“商机”,开始在网上兜售病假条,且销量不错。
病情可自选,价钱由请假时间长短决定……这些“私人定制”版的请假条,会引发哪些社会问题?对此,正义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侦监二处副处长金英梅。
“一定的社会现象,是根据现实需求出现的,首先要考虑这种需求是否正当。”金英梅说,“病假条不可以买卖,但在世界杯期间出现买卖病假条的现象,从球迷的角度看,主观恶性不大,‘耍滑头’的心理可以理解。”
金英梅认为,从卖家的角度看,卖病假条可以分两种情况对待:一种是伪造的病假条,一种是医院开具的病假条。“如果卖的病假条是伪造的,其社会危害性或许低一些。卖家看到商机,病假条加盖伪造的‘萝卜章’来卖,其中或涉及《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的伪造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金英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