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晚报记者 尹媛媛/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我要去那驻马店啊(驻马店啊等着你);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春风来八面,我八面玲珑闯天下;带上名剑:棠溪第一剑……”连日来,一首天中神曲在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腾讯视频等点击量节节攀升。6月17日,本报官方微信发了“天中神曲来袭:《咱去驻马店》”的视频,被众多微友广泛转发。
这首用驻马店方言演唱的“神曲”《咱去驻马店》,作词质朴,把驻马店的美食、土特产、著名景区、历史典故等贯穿其中,在5分钟内展示了一个文化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人民自强不息的“大驻马”形象。
很多网友给本报官微留言,称:“这首歌太给力了”、“为弘扬大驻马正能量的家乡人赞一个”……还有很多网友想知道“这么有才的‘大驻马人’是谁”?
网友称,歌词囊括了驻马店的各种文化,背景乐揉进了戏曲元素,说唱语言的家乡味浓郁,整首曲子在传统的风格上揉进现代元素,以说唱风格表达,不突兀,很传神。
6月18日,记者通过百度贴吧私信歌曲的创作者王皓,加他为QQ好友。他告诉记者,他今年30岁,是正阳县慎水乡人,在河南省舞钢公司工作,负责电气设备维护。
家是他的音乐工作室
6月19日,记者来到舞钢市,走进了王皓的音乐工作室——家里的两间房间改造成控制室和录音室。控制室内有电脑、调音台、专业声卡等,录音室内放着吉他、架子鼓……
王皓的音乐之旅是从初中开始的。
初中时,王皓特别喜欢吉他。那时,他的父亲不支持他,说他是不务正业。为了能够圆吉他梦,王皓用自己的压岁钱135元买了一把吉他,在书店买了教材自学。居然不久后,他就在当年的县里举办的比赛中获了奖。
2006年,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王皓加入学校的“滚时乐队”,并学会了架子鼓、贝司等其他乐器。2007年,王皓创作出第一首歌曲《花无缺》。后来,这首歌被歌手马健涛演唱,并出了唱片。
与朋友聊天激发他为驻马店正名
王皓告诉记者,2008年,他大学毕业到舞钢市工作。工作后,他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的梦想和明星梦,陆续创作出《小麻喳尾巴长》、《颠倒话》等歌曲。
“有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起驻马店很不屑,认为驻马店是个落后的地方。这件事刺激了我。我决定创作一首歌曲为家乡正名。”王皓说,“创作这首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非常想念老家的父亲和朋友们。思家乡、爱家乡是创作动力。”
据王皓介绍,6月2日,他开始创作歌曲《咱去驻马店》。6月14日完成制作,他将《咱去驻马店》上传到网上。有网友看后,建议他制作成视频。于是,他找了相关照片,请朋友帮他制作了视频,并上传到腾讯视频。
上传后,视频点击率不断升高,被网友们称为天中神曲。“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王皓说,他认为这首歌曲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歌曲使用方言说唱有特色,最重要的是展示了真实的驻马店形象,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截至记者发稿时,《咱去驻马店》在腾讯视频已播放15万次。在5SING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百度贴吧等网站,有不少网友试听《咱去驻马店》后纷纷称赞:“支持”;“漂亮,传递正能量”;“得劲,驻马店的爽”。还有在外地的驻马店籍网友表示:“我把这歌带走就不想家了”;“看了,听了,很棒,作为驻马店人听了这首歌很感动,顶起来”;“必须赞个”。
谈到《咱去驻马店》这首歌,王皓说,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这首歌的创作还有很多遗憾。目前,他希望把《咱去驻马店》制作成一部MV作品进行推广。以后,他还会继续创作歌曲,宣传家乡的美。
(关注本报官方微信,点击下拉菜单“微阅读”可观看《咱去驻马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