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12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舆乡印象

发布时间:2014-06-12 08:18:40  

舆乡印象

——评訾现红新闻作品集《舆乡印象》

 reny140639.jpg

□韩祖和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訾现红的新闻作品集《舆乡印象》。说实话,除了惊讶外,我感受更多的是感动。这是一部凝聚着作者10年心血的新闻文学作品集,是作者从已发表的2000多篇稿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其分量不可谓不重。在当今浮躁和利益至上的年代,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上,这份执着与追求令人感慨、让人感动。

新闻工作是艰辛的,加班加点、爬格熬夜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家常便饭。需要耐得住辛苦,忍得住清苦,有坚强的“定力”。勤奋、忠厚的性格和踏实、勇毅的品格,决定了訾现红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地,面临何等艰难,都能直面困苦、百折不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我很赞成他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块石头,从山上向下滑落,有的搁在山腰,有的落在沟底,甚至有的挂在树杈上。这是命运,是机遇。我很感谢命运安排我这块石头落到新闻这个平台上。它教会我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负责、勤奋、思考、追求。”对此,我感同身受。因此,他的这部作品集更让我感到亲切。

可以说,他的新闻作品是在远离世俗纷扰,于默默耕耘中,用一颗火热的心、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眼睛、一支跳跃的文笔,记录了家乡变迁,审视嬗变内涵,关注舆乡世象,倾注爱乡情感,向人们展示了舆乡人民穷则思变、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快速崛起的一帧风景,还有看到风景时所通过的那扇窗户,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与影响。

訾现红是个“多面手”。在新闻事业的广阔天地里,他潜心耕作,消息、通讯、文学、评论,都能见诸笔端,并收获颇丰。随手百度一下,就能见到他的大作。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全市宣传思想战线首批 “四个一批”人才。

 捧读他的新闻作品,除了能看到平舆文明崛起的时代脉络,具有新闻性、时代感外,我认为最不同凡响的是,这部书中始终充满了浩然的正气、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彰显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旋律。他的作品或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或文笔细腻、清新优美。

都说新闻是易碎之物,常常只作用于当时,而訾现红的不少作品,具有重要的通鉴价值,事过境迁之后再读,常常令人感悟至深,能激起心灵上的波澜与反思,这是尤为难能可贵的。譬如他的长篇新闻通讯《“车舆之乡”尽朝晖》一文,用了7000多字的篇幅,从县域名片、城市建设、县域优势、平安建设、本土业者5个方面聚焦平舆,如实记载了平舆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实现五大跨越的辉煌成就,写得风生水起、才情并茂,值得一读再读。

而《百姓喜事一箩筐》则选取几个典型的地点和场景,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只用了短短的3000多字,就把改革开放30年平舆县农村的变化以随笔的形式给予充分地展现,可谓小中见大、以少胜多。还有宣传孝道敬老的人物通讯《50多年他把岳母当亲娘》等篇,用细腻的笔法和镜头把平舆人爱老敬老的文明新风尚表现得淋漓尽致,向世人昭示了“文明在舆乡,处处正能量”。都说作品如人品,透过訾现红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舆乡儿女热爱家乡、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

除了新闻作品外,訾现红的文学作品也往往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你想了解或神游美丽的平舆县城,就品读一下散文《小城》吧,作者近乎呓语似的笔法,让身边的平舆县城充满梦幻般质感和生命力。你看:“今日的小城,眼前是唐诗,背后是宋词,举手投足是传奇。不经意间,羽翼已覆遮20平方公里,怀纳20万民众。豫南平舆,以小城为起点,正借时势之东风,聚全民之锐气,扬奋进之风帆,与百舸争流,破浪远航……”诗歌《孩子,我知道你已经长大》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却能别开生面地吟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舔犊之情……作者的好作品多了,不用我一一赘述,细心的读者只要粗略一读,定能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厚厚一部《舆乡印象》,传达的是政声,传递的是真情。

作为朋友,我衷心希望訾现红,无论身居何种工作岗位,都能以丰满大气之笔,为人民鼓呼,为时代放歌,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