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雷锋”赵铁锤
赵铁锤在为敬老院的老人义务修鞋。
□晚报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陈富立 文/图
“铁锤来啦!”“铁锤来啦!”敬老院的老人看见赵铁锤纷纷上前打招呼。
今年37岁的赵铁锤是一级残疾。他靠熟练的修鞋技术养活自己和80岁的母亲,并坐着轮椅走乡串户义务修鞋。他用双手撑起了人生这片绚丽的蓝天。
灾难降临 他并没有倒下
小时候,赵铁锤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要干一番事业,但由于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就背上行李外出打工。不幸的是,他在外打工时摔断双腿。从此,他只能靠轮椅“行走”。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让赵铁锤倒下。痛定之后,他作出一个决定:学习修鞋技术,养活自己和年迈的母亲。
由于赵铁锤肯吃苦、爱钻研,很快便掌握了修鞋技术。后来,他买来修鞋工具,又买了轮椅和机动三轮车,开始了他的修鞋生涯。
赵铁锤对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一天能挣几十元钱维持生计即可。遇到残疾人修鞋,他更是分文不收。
面对记者的采访,赵铁锤说:“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人人都有机会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虽然我双腿摔断了,但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
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铁锤,我的鞋底断了,你帮我看看吧。”芦庙乡敬老院78岁的王森严一看赵铁锤来了,便拿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鞋让赵铁锤修。
“等10分钟,我就给您修好啦。”赵铁锤对王森严说。
“铁锤,你看我的鞋子前面有个洞。”79岁的老人李有如说。“好!您放这儿,等会儿过来拿。”赵铁锤一边修鞋一边打招呼。
中午,老人们让赵铁锤到敬老院吃饭,赵铁锤说什么也不肯,他开着机动三轮车到街上吃了碗热干面。
“我来是为老人做好事的,要是再吃他们的饭就失去了意义。”赵铁锤说。
“只有帮助别人,俺心里才会快乐。”赵铁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只有帮助别人,我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这些年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得到了政府和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他们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赵铁锤说,一次他坐着轮椅回家时摔倒在路上,两个年轻人把他扶起来,并将他送回家。这些都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只有帮助别人,我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赵铁锤说。
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奉献社会是赵铁锤最大的心愿,为弱势群体义务修鞋是他助人为乐的一个亮点。
据了解,赵铁锤隔几天就会到芦庙乡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鞋。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了附近群众的称赞。
“其实,我昨天才挣1块钱,前天挣了3块钱。”赵铁锤说,遇到残疾人和老人,他都是免费为他们修鞋。
赵铁锤的事迹感人至深,很快在芦庙乡流传开来。因此,他被授予“西平县十大杰出青年”、“西平县第二届文明市民标兵”称号。
荣誉和掌声没有让赵铁锤沾沾自喜,反而更坚定了他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信心。如今,他不仅到芦庙乡敬老院为老人义务修鞋,还会到附近的出山镇、杨庄乡等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鞋。
“我有一个好老婆”
宋花朵在喂丈夫吃饭。
□晚报记者 李玉荣 文/图
一场意外让丈夫头部以下全部瘫痪。 7年来,妻子宋花朵不离不弃,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只有他活着,这个家才是完整的。”作为妻子,宋花朵心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
幸福家庭突遭厄运
宋花朵今年39岁,是开发区关王庙乡吴楼村杨兰庄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1996年,21岁的宋花朵和张国华结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在同村人眼里,宋花朵的家庭非常幸福。
然而,幸福的生活却被一场事故撞得支离破碎。7年前的一天,张国华给别人挂广告牌时,不幸从房子上掉下来。经过救治,张国华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头部以下全部瘫痪。
坚强妻子撑起一个家
“看着床上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我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宋花朵说。但她平静下来后,决定撑起这个家。
每天,天不亮宋花朵就起床。她先到地里干几个小时的活,然后回到家里烧水,给丈夫洗脸、擦身,接着给丈夫做饭、喂饭。
“我想打工,但又不能离家太远,因为他一个人躺在家里我不放心。”宋花朵说。去年,村里有人办了一个门窗厂,她去那儿干活,一天可以挣50元钱,中间还可以回来给丈夫喂水,帮助丈夫大小便。
“我现在只有头可以动,吃饭、喝水都是花朵喂我,我欠她的太多了。如果有来生,我会好好待她。”躺在床上的张国华说。
宋花朵每天要为丈夫擦几次身子。每次给丈夫擦身子,宋花朵都要双腿跪在床上,一擦就是半个多小时。丈夫身上干净了,她却累得满头大汗。
对于妻子的不离不弃,张国华眼含泪水,充满感激,一个劲地说:“我有一个好老婆!”
关爱温暖着这个苦难的家
“花朵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宋花朵的邻居高花告诉记者。
“我15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带着我们姊妹6个生活,日子过得很苦。现在,我又躺下了,没能力给儿子盖房子,心里很惭愧。”张国华说。
为了让丈夫高兴,宋花朵东挪西借,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于2012年建了三间平房。
吴楼村的魏贡献说:“宋花朵的事情让我们深受感动,政府为他们一家办了低保,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一些慰问品。”
“这是开发区规划分局的领导给我们送来的对讲机。有了对讲机,我在外干活踏实多了。”宋花朵说,前段时间,开发区规划分局的几名工作人员来到她家,得知张国华需要一个对讲机,他们当天就到街上为张国华购买了对讲机。
宋花朵说:“我会永远记着帮助过我们的人。 虽然现在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但只要和老公在一起,我就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