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永良
本报讯 6月9日,本报新浪官方微博发布文图消息:市文明大道南段天中小区附近,一窨井四周出现塌陷。
6月10日,本报新浪官方微博发布文图消息:市中华大道与乐山大道交叉口西南角,一处窨井附近路面塌方。网友看后质疑:市区接连出现窨井塌陷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
10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市区多处窨井出现塌陷与季节无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办公室赵彦宏介绍,窨井可能是在经过了近来多日的雨水冲刷发生了塌陷。出现塌陷的窨井,大多是修建较早的窨井,并且这部分窨井附近,有正在施工的工地。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受大型车辆碾轧所致。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部分塌陷的窨井大多是前期窨井大多采用砖圈,后期又通过改造,成为现在的污水井。改造时,窨井四周的地基相对要比与修路时修建的窨井地基松软。长时间受载重车辆的碾轧,造成窨井竖砖块粉碎或脱落。这是造成窨井四周地基下沉的主要原因。”赵彦宏说。
赵彦宏还表示,市区多处窨井盖位移、下陷的问题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比较普遍,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赵彦宏告诉记者,市区部分窨井都是按技术规范修建的, 不存在质量问题。但由于车辆不断碾轧,特别是一些超载车辆频频光顾,承托井盖的井座难免会有下沉、损坏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