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峰到村民家中回访。
□晚报记者 戚 飞 刘金霞 通讯员 高万宝 文/图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家汉子,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然而,在正阳县雷寨乡,当一个个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的时候,当多年积怨成仇的邻居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人们总会念叨一个名字——“曹司法”。
百姓口中的“曹司法”就是正阳县雷寨乡司法所所长曹俊峰。“曹司法”这个绰号曹俊峰自己也不知道是何人何时给他起的。
今年37岁的曹俊峰在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已经干了16年。特别是在雷寨工作的10多年,曹俊峰共调解各类纠纷千余起,调解率达到100%、调成率达到98%,预防民转刑案件40多起。通过调解一起起纠纷,曹俊峰用真诚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记者目击:两个多小时接访5起
采访曹俊峰是从他的办公室开始的。
曹俊峰刚把记者领到他的办公室,就走进来一名中年妇女。这名中年妇女见到曹俊峰就开始哭诉,她家庭困难,丈夫患重病卧床不起,孩子还要上学。
“你的情况我记录下来了。你先回去吧,让村里给你开一个贫困证明,随后我把你的事向领导汇报一下。马上该收麦子了,这事我不会忘的。如情况属实,乡里肯定会给你解决的。”曹俊峰说。
曹俊峰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这名中年妇女,让她两天后再来。
“你一定得帮帮俺,曹司法。”这名妇女离开时一再说。
“放心吧,有困难我们一定会帮助你的。”曹俊峰说。
送走这名中年妇女,邻村82岁的雷中付走了进来,说:“我要告同村的邻居,他多占了我3尺地。”
“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在种地吗?”曹俊峰问。
“是的,俺家就一个孩子,还长年在外。俺和老伴一直在家种地。”雷中付说。
“‘三夏’期间,乡里要求每个乡干部都要去田间地头防火。您告诉我,您家的地在哪儿,我让负责你们那片的领导给您解决。”曹俊峰说。
“太好了,那我就在地头等着。”雷中付说。
……
“每天都有群众来反映问题,但都不是什么大事。”12时10分,曹俊峰送走最后一名群众后笑着对记者说。两个多小时,曹俊峰一共接访5起。
记者在雷寨乡司法所的工作记录本上看到,哪位群众反映什么问题,什么时间回复的都有详细记录。
从不愿意养娘到争着养娘
“调解好不好,关键看引导。其实有的纠纷并不复杂,但处理不好就会埋下隐患。站在群众的立场,争取让各类纠纷调解到位。”正是这一认识,使曹俊峰在调解群众纠纷上下足了功夫。只要有群众反映问题,他再忙也会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不厌其烦地答复、调解。
当日中午简单吃过饭后,曹俊峰还有一项重任,就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回访80岁的马妮,因为这是他几个月前刚调解的一个案件。
“曹司法,非常感谢你,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两个孩子也都孝顺了。”马妮说。
2014年农历正月初九,曹俊峰调解了两起养老纠纷,其中一起是弟兄二人带着家属,拉着老娘到司法所,说轮到老二养老,老二媳妇不让进她家门。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讲的就是禽畜也具备人的孝道。所以,人不孝敬父母,天理不容,禽兽不如。”曹俊峰首先给他们讲了几个寓言故事,然后严厉批评了几个当事人。
受到启发的当事人老二沉默了一会儿,就说了一句话:“娘,我拉您回家。”老二媳妇站起来说:“你不能回家,不能进我的门。”
“不进就不进,我和老娘住外面。”老二气愤地说。
“养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你也有父母,你也有老的时候。你丈夫与兄弟协商赡养自己的父母,如果你再胡闹,让民警按有关法律拘留你。”话音刚落,这名女子就立马消失了。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我
当日中午,曹俊峰回访马妮得知,如今马妮的两个儿子争着养她。
公鸡回家了 纠纷解决了
做基层工作16年,曹俊峰与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纠纷层出不穷。从邻里宅基地纠纷到家长里短、从利益纷争到情感纠葛,老百姓有事都爱找曹俊峰,只要他出面,事情就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
得知记者要采访曹俊峰,当地群众跟记者讲述了公鸡回家的故事。
原来,当日李老汉家丢了一只
眼看一起因一只公鸡引起的邻里纠纷就要演变成一场群体性械斗。这时,村干部闻讯赶来调解。但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未果。
于是,村干部拨通了雷寨乡司法所所长曹俊峰的电话,请求帮忙。
当晚7时,曹俊峰赶到李楼村,问明情况后,对村民和当事人说:“模样相似的公鸡很多,有时很难分辨,但喂熟的鸡在天黑时一定知道回家。现在我把这只鸡抱出来,等一下大家就知道它是谁家的鸡了。”双方都同意这个建议。
曹俊峰随即把这只鸡抱到进村的路口放下来。这只大公鸡在群众的围观中进了村子,一路小跑,跑到了李老汉的家中。围观群众不禁啧啧称奇,雷某这时也无话可说。一场因公鸡而产生的纠纷就这样解决了。
“百姓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说起曹俊峰的司法情缘,还得从 1998年说起。那年,曹俊峰刚从驻马店农校毕业到正阳县铜钟镇司法所工作。司法工作对曹俊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胜任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空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掌握司法行政业务知识,他不知恶补了多少个夜晚。
从2004年4月至今,在正阳县雷寨乡司法所工作期间,曹俊峰还代写法律文书200多件,协助办理公证近百起,代理民事诉讼100多起,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80多起,先后为当事人垫资、捐款5000多元,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干好司法行政工作,很不容易。量大面宽,琐碎繁杂。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大到人命关天,小到家长里短,什么都得管。”谈起自己的工作,曹俊峰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凭良心干事,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一干就是十几年,你不觉得累吗?”记者问。
“我从事的工作很普通,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它不是靠一时激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曹俊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农村长大。每当看到群众受了委屈欲诉无门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再难再累也要帮助他们。百姓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采访札记
为群众服务 群众不会忘记
□刘金霞
“来,曹司法,天气热,进屋喝点儿水。”
“曹司法,尝尝俺种的黄瓜。”
“曹司法,中午到俺家吃面条吧……”
采访结束后,曹俊峰和记者行走在大街上。一路上,很多人跟他打招呼。
“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记者问这些村民。
“当然知道了,他叫‘曹司法’,是司法所所长,专门为我们老百姓调解纠纷的。和刘文功一样,他是我们这儿的名人。”
付出总能得到回报。现在雷寨乡的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呼曹俊峰为“曹司法”。
虽然司法所所长管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他始终做到坚持执法为民,自觉服务群众,尽职尽责为党和政府分忧,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解难。在雷寨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认真调解每一起纠纷。特别是近3年来,曹俊峰就调解各类纠纷200多起,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多起,为维护全乡的社会政治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曹俊峰2007年被市司法局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2008年2月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司法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010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12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