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晚上,烧烤摊主就忙碌起来了。
□晚报记者 朱 晔/文 闫宏伟/图
下午5时许,市团结路两旁的烧烤摊主陆续把板凳摆在路边。一盘盘整理好的羊肉串、鸡翅等,被整齐地摆在烧烤炉前。
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食客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晚8时许,是团结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长达数百米的街道两旁,有上百家烧烤摊,汇聚了数千名食客。
吆喝声、划拳声、音乐声,此时的团结路,人声鼎沸,烟雾缭绕。一年一度的烧烤旺季就此拉开帷幕,舌尖和鼻尖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博弈。
镜头一:
人声鼎沸的团结路
作为小吃一条街,团结路“不辱使命”。长达数百米的街道两旁,汇聚了各种小吃:烤全羊、麻辣虾、石锅鱼……正是这些美食,吸引四面八方的食客汇聚于此。
路南一家饭店门前,摆放着四个烧烤炉子,其中两个正火星四射,冒着滚滚白烟,过往的路人不得不捂着鼻子通过。
在这家饭店对面,也有两个烧烤摊,摊主在烧烤炉前放了一个大型排气扇。沾满油污的排气扇呼呼作响,空气中瞬间弥漫着烧烤味。
不仅团结路如此,在一些高档社区门前,烧烤摊也自成一景:市交通路西段天都星城院内有不少烧烤摊。建业森林半岛门前都是小吃店,一到晚上,食客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市文明大道与解放大道交叉口的夜市,是我市存在较早的夜市之一。在该交叉口西南角,有几家烧烤摊,招牌上写着烤鱼、烤生蚝等。
在附近居住的一栗姓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的路面油乎乎的,晚上还烟雾缭绕,天热的时候,地上的泔水散发出酸腥味,让人感觉恶心。
镜头二:
痛苦的临街住户
一边是大快朵颐的食客,一边是苦不堪言的临街住户。露天烧烤的浓烟、噪音、垃圾,使得临街住户道难行、气难喘、窗难开、觉难睡。每年夏天,露天烧烤便成为市民投诉的热点。
“这个夏天,团结路都市丽景小区的房子还能住吗?”进入驻马店贴吧,都市丽景小区的业主纷纷吐槽。
小江是都市丽景的业主之一。用他的话说,每年夏天都是他最难熬的时候。“每年夏天,团结路上的烧烤摊一个挨一个,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小江说,最痛苦的不是回家的路难走,而是晚上难以入睡。
小江告诉记者,烧烤摊上的划拳声、叫卖声、唱歌声一直持续到深夜,有时凌晨也不消停。
“小区临街住宅楼上有户人家的孩子上高中,每天晚上都被吵得睡不着觉。有天晚上,孩子的爸爸忍无可忍,冲到楼下和烧烤摊主理论。可就是这样也没用,第二天,烧烤摊照常营业。最后,这家人只好搬走了。”小江告诉记者。
“一到夏天,我家的窗户就没开过,外面的油烟味太大了,实在受不了。”市骏马路中段一家属院的住户
“一身油烟味,同事还以为我天天吃烧烤呢。其实,我身上的味都是被熏出来的。”
反响一:
烧烤烟雾,PM2.5的贡献者?
觉得环境不错,才在天都星城小区买
“小区门口的一条路上有六七家饭店,晚上饭店老板就在人行道上卖烧烤,路上就像起了霾一样。这空气中的PM值不知道是多少。”
露天烧烤摊,不知为PM2.5作出了多少贡献。2013年,环保部门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明确将“烧烤和炉灶烟雾”列入生活污染源,认为这会推高空气中的PM2.5。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此前表示,烧烤是PM2.5的一个典型污染源,烧烤产生的油烟中含有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物质。
“每年有关烧烤扰民的投诉不少。特别是夏天,烧烤扰民的投诉就会多起来。”市环保投诉热线的工作人员说。
反响二:
摊主的利润和食客的舌尖
“经营露天烧烤摊可以获取高利润是不争的事实。”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一个不起眼的烧烤摊,一个夏季挣10多万元钱不成问题。
一名摊主向记者透露:“经营露天烧烤摊的成本很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千串羊肉串。”
有利润,从者众。这是烧烤摊长盛不衰的因素之一。一到晚上,几乎每个烧烤摊都人满为患。约几名好友,边吃烧烤边聊天,再喝杯啤酒或饮料,是很多市民夏日的消遣方式。正是市民的青睐,烧烤摊的生意才异常火爆。
昨晚,在市骏马路北段,一家烧烤店外坐着十几名顾客。“大热天的,吃点儿烤串,喝点儿啤酒,比坐在大酒店的包间里吃饭还得劲。”正在用餐的
“市民喜欢吃烧烤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在闹市区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周边环境,而且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摊点的卫生状况也让人担忧。”家住都市丽景的小江说。
反响三:
如何做到舌尖与鼻尖的兼容并包
既想满足舌尖的需求,又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尖,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市民吃到美味的烧烤,又不至于扰民?
“只管一头不是最佳方案。若对烧烤摊没有合理的疏导,市场刚性需求还在,必定会导致露天烧烤摊在严管之后匆匆反弹。所以,有必要给烧烤摊一个“出口”:由露天转向室内,并对市场加以规范。那样既可除去油烟之祸,又能满足食客需求,治理起来阻力会小很多。”谈到对烧烤市场的治理时,市民
取缔露天烧烤摊,对治理油烟之害可谓立竿见影。但是,油烟没了,摊贩与想吃烧烤的人不答应怎么办?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在享受烧烤美味的同时,别忘了自己一直深恶痛绝的雾霾。市民要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对此,市民
反响四:
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市环保局局长,也是我市政协委员的饶涛,就递交了一份《关于解决露天烧烤场所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中说:“随着民众对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需求,市团结路、骏马路、文明大道南段等区域相继出现了大量露天烧烤摊。这些烧烤摊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夜晚营业时间较长影响居民休息,油烟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空气等,市民投诉逐年增多。”
饶涛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市区选择合适地点划定集中烧烤经营区,鼓励使用无烟烧烤设备,加强综合执法等。
今年4月,2014年天中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将治理利剑再次指向露天烧烤。
“露天烧烤是一个城市顽疾,进入夏季后,城管部门接到的投诉量剧增。噪音、油烟、占道经营、卫生状况成为它的几宗罪。但是,也应当看到,露天烧烤已成为一种大众饮食文化,想全面取缔很不现实,应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在治理的同时注意教育和引导。一方面跟人们讲清露天烧烤的危害,让人们自动远离露天烧烤。一方面引导摊贩发展无炭烧烤(像电烧烤、微波烧烤)或者室内烧烤等,既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又能尽量做到安全卫生。”采访时,环保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