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频现微信朋友圈
转发应谨慎
□班永威
早上第一件事和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做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在刷微信朋友圈。搞笑的,好玩的,新鲜的,提醒的消息,轻轻一点就可以转发出去,但这其中有一些虚假消息,也被我们转发。近日,一个关于“车辆违章不处理,商业保险费上浮”的信息就是虚假消息。
朋友圈虚假信息泛滥
网友“雨天”是微信朋友圈的活跃人士,早晚他都会刷朋友圈,看一些信息。本周日早上,他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条微信:“2014年5月23日之前要把自己车子的违章处理掉,否则商业险保费上浮10%,过了23日再处理违章都没用了……”“雨天”出于好心,看后立即转发。当日,这条关于处理车辆违章信息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当地论坛上也被疯转。
“雨天”称,转发这条信息后,他感觉有点不对劲,开始怀疑这个消息是假的。随后,“雨天”上百度搜索,又特意咨询了保险公司的朋友,发现这是一条虚假消息。
以前,“雨天”也曾上过虚假消息的当,好意转发,险些误导他人。所以他现在转发信息时特别谨慎。“现在,这样的虚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非常多,平均每个月都会出现几条。”“雨天”说。
如何辨别虚假信息
随后,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发现,此类虚假信息确实不在少数。虚假消息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骗钱,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这种信息留下手机号,这些手机号可能是吸费电话;另一类是恶作剧,始作俑者为博取转发量,误导他人。
如何辨别虚假信息?有网友总结了一些办法,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百度搜索。比如,寻人信息留的电话号码,归属地与始发地不符,那大多是虚假信息。有些虚假信息涉及一些单位或部门,网民可以到相关部门去核实。此外,很多虚假信息的关键要素模糊或雷同。
转发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的可追责
据了解,目前微信朋友圈对于个人公众账号发送的内容存在管理难的问题,而微信传播都在朋友圈里进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监管措施。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规定,无论编造还是明知虚假信息还转发的,造成重大影响时,该行为可定罪。“有些人觉得玩微信只限于朋友圈,不是对外传播,出于开玩笑的心态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但如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即使捏造者、传播者都不是故意为之,也可能会被追究刑责。”本报法律顾问刘建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