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永奇 通讯员 刘耀强
本报讯 “一起非常普通的上诉案件,时间过了3个月,案卷还没有转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来往多次仍得不到解决等,都是严厉禁止的。”昨日,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为提高审判效率,加强审判管理,从5月开始,全市各级法院将开展“隐性超审限”案件专项治理活动。
此次专项治理活动主要检查案件在立案、受理、审理、卷宗移送、送达等环节是否存在立案难、送达迟缓、执行拖延等“隐性超审限”问题,分为排查、建立台账、开展评查、总结整改几个阶段,为期3个月。
记者获悉,此次活动重点对案件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性超审限”问题的卷宗移送、鉴定评估、中止、延期、调解、请示、公告、送达等环节进行排查,并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案件,逐案进行评查,切实找准问题,准确划分各环节责任。评查中发现案件办理违法违纪线索的,及时移交本院纪检监察部门办理。
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对属于排查范围内的案件,两级法院各审判部门须严格按照卷宗实际情况逐案自查,并与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内案件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案件评查情况,对确定的超审限案件,各部门要逐案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3个月的专项治理,找准案件在受理、立案、审理、卷宗移送、送达等环节存在的“隐性超审限”问题,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杜绝超审限案件的发生,并彻底封堵审判管理中的漏洞,切切实实提高审判效率,让群众打官司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