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9年04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玲:“贫困户就是俺的亲人”

发布时间:2019-04-18 08:37:43  

通讯员 苏兆德 /

“赵玲是个好人,她比俺亲闺女还要亲,现如今我能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她的热心帮助。要不是她,俺还在贫困路上奔波呢!”近日,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脱贫户黄志松含泪说出他的心里话。

现年45岁的赵玲,是玉皇庙乡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党员。自20173月她担任曾庄村第一书记以来,一直把村委当作自己的家,视乡亲们为亲人,整个身心倾注在扶贫工作上,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她被县政府授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情系贫困村 与贫困户攀亲结缘

曾庄村是玉皇庙乡距离乡政府最偏远的村。赵玲进村以后,她不讲生活条件好坏,扎根基层,吃住在村,她带领村干部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摸底,了解实情,按照上级规定的贫困户精准识别标准进行分类建档立卡。她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研究制订扶贫攻坚方案,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行种植、养殖,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她终于把全村1073户农户全部排查一遍,按照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政策兜底户等98户贫困户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并对致贫的原因进行逐一登记造册,逐户逐人输入电子文档,开展精准帮扶救助。

档卡建立以后,赵玲选择了5个最困难的特困户进行帮扶,与黄志松、陈小超、郑德功等贫困户分别签订了帮扶协议,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他们的帮扶责任人。

心系贫困户,乐为群众解危难

“把村委当成家,把贫困户当亲人。”是赵玲的口头禅。自进驻曾庄村以来,她脱掉了高跟鞋,经常到村里走村串户,与老人坐在床头拉家常,每当听到年迈的老人喋喋不休地讲述他们过去苦难悲惨的生活经历时,她都会产生同感,想起了自己年迈多病的父母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她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真诚地对待他们、扶助他们,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有一次,她到贫困户黄志松家慰问,一进家门看到屋里一片狼藉,一家三口人,儿子智障、爱人残疾,他本人患有肠息肉病,还要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种地、喂羊、养牛,忙得脚不着地。他平时连一顿肉都舍不得吃,连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看到这些,赵玲心里十分难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贫困的面貌,让黄志松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于是,她每次登门走访时,都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给他家买些面粉、大米、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以解决生活的困难。为了解决黄志松的实际困难,她及时向乡党委、乡政府负责人汇报,并与村党支部书记黄红生商量,帮黄志松购买了3000多株桃树苗,建起了4亩桃园,随后又买了4头牛、5只羊,又盖了3间安居工程房,还种了4亩多地的西瓜。黄志松会开四轮拖拉机,村民谁家需要犁地、播种,他就热心帮助,村民看他困难,都主动给他拿一些劳务费。他还代销一些农药、化肥等,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在赵玲的帮扶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志松达到了脱贫标准,摘掉了穷帽子。

曾庄村村民陈小超几年前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时,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双手,成了一名截肢的残疾人。全家7口人5个孩子,全靠他一人打拼挣钱、养家糊口,爱人还患有高血压,几个孩子吃饭、穿衣、上学、看病都得花钱,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他,这个家庭就没有了依靠。赵玲在调查走访时,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对他家的困难非常同情,便多方征求政府资助,为他解决了5万元扶贫贷款,帮他办起了养牛场、养鸡场,扶助他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在赵玲的热心帮扶下,他很快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村里的脱贫户,还盖起了三间两层楼。他逢人便说:“是赵书记帮扶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贫困户郑德功因家境贫寒,40多岁才娶了一个智障媳妇,婚后连生三个儿子,大的10来岁,小的才4岁,一家5口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只靠种几亩责任田维持生活,几间破房子年久失修、透风漏雨,成了危房。孩子上学连学费都交不起,整天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解决他家的实际困难,赵玲多次登门走访,带着衣服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来到他家慰问,把他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他家5口人的低保,为他爱人办理了残疾证,给他家解决了一万多元的扶贫款,帮他买了20多只羊进行喂养,还为他家新建了3间安居工程房。赵玲还从自己和朋友家找了两张床和两个衣柜送给他,为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每次回到家,赵玲就把儿子不能穿的衣服、鞋子收拾一大袋,给郑德功的儿子穿。过去郑德功整天游手好闲,妻子又无料理家务能力,屋里垃圾成堆,加上羊粪打扫不干净,羊圈气味难闻。赵玲时常到他家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和羊圈,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赵玲的影响下,郑德功变勤快了,家务活也知道干了,过去是个老上访户,现在也不再上访了。今年,他还准备在屋后的池塘养些鱼,再买些鸭子,这样广开财路,加上低保、残疾补助、养殖补助,年底一定能实现脱贫摘帽。现在郑德功生活上没有负担了,对发展养殖业的信心更足了。他逢人便说:“是赵书记把俺领上了勤劳致富路,这恩情到啥时候也忘不了。”

为了贫困户不再受穷,再苦再累不言悔

在曾庄村,赵玲作为第一书记时刻把贫困户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谁家的房子漏雨,谁家的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谁家老人的旧病又复发了,谁家的庄稼该打药治虫了,她都记在心里。她的足迹走遍了全村,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她的身影总会不断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不是在走访,就是在巡查,从来不离开村里。

驻村的三年里,赵玲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在她的工作日程上,从来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五加二”“白加黑”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她不顾小家顾大家,只顾别人忘个人。家里父母年迈多病,她顾不上照顾;爱人有病要做手术,她不能守护;女儿住院,她只有电话安慰,却不能陪护;儿子上学接送、辅导,全由丈夫承担。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不孝的儿媳,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为了党的扶贫事业,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嘱托,为了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她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乡亲们的幸福,用自己的青春为曾庄村驱走了贫困,为贫困户迎来了富裕,改变了村里贫困落后面貌,迎来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

 xuel1904157.jpg

在赵玲的热心帮扶下,村里的很多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