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杰
当前,我市大麦生长已进入扬花期、灌浆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和虫病危害高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管理目标主要是养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防治病虫,确保丰产丰收,建议根据田间苗情采取以下栽培管理措施:
1.病害防治。防治赤霉病,大麦扬花初期10天内有5天以上降雨天气,每667平方米可用40%的菌灵胶悬剂100克加水30千克喷雾,防治赤霉病。对于条锈病、白粉病的防治,每亩可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喷雾防治,或30%的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1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7~10天后再喷药一次。对于纹枯病发病较重的田块,每亩用12.5%的禾果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30克,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一次,注意把药液喷在茎基部。大麦黄花叶病属于土传病毒性病害,只能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和春季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预防大麦黄花叶病发病较重的田块。发病初期要及时施用速效氮和磷肥,促进植株生长。同时,下年注意品种的更换,种植抗病或耐病的品种,严防病土转移或扩散。
2.蚜虫防治。大麦抽穗后,随着气温升高,蚜虫繁殖速度加快,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灌浆不足,可减产10%~30%。每667平方米用10%的吡虫啉10克~15克、50%的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0克~15克,或10%的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30毫升,以上任意一种加水50千克喷雾,发病较重的田块可间隔7~10天再喷施1~2次,注意调换施药品种;灌浆期发病的田块由于植株较大,不容易打透,每667平方米可混配40%的氧化乐果40毫升~50毫升进行复合防治。
3.喷三防。结合防虫治病进行“一喷三防”叶面追肥,每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150克~200克、氧化乐果40毫升和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千克~40千克喷雾,“一喷三防”起到防虫、治病、促进灌浆增产增收的效果,喷施时间选择在早、晚进行,利于植株有效吸收。对于有脱肥症状的麦田,每亩可再加尿素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公斤,加水50公斤补肥,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
4.适时收获,丰产丰收。大麦过熟时容易折断,造成损失,乳熟期收获的大麦,籽粒中含氮化合物较多,制成的啤酒混浊,品质降低,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佳收获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避免受潮、霉变。不同品种分别入库存放,严防混杂,以免影响酿造品质。
(作者系市农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