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升
近日,一则关于驻马店市工人文化宫改、扩建征求“金点子”的民意调查经市总工会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这项为时三天的民意调查中,有数以万计的网民参与。在“你最期待建成的场馆”选项中,有20%的网民为职工体育馆打call;在“你最想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选项中,职工读书会为首选;在“你最想参与的职工课堂”选项中,选书法培训班者居多;在“你是否愿意做一名职工文体志愿者”单选项目时,97%的网民选择愿意做职工志愿者。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网络问卷活动结束后,“金点子”征集持续发酵,仍有不少网民通过留言形式为文化宫改、扩建“支招”。
工人文化宫能够在网上蹿红,是影响几代人的“工人文化宫情结”使然。工人文化宫承载着无数普通职工业余学习及参加文体活动的美好记忆,曾一度成为地标建筑,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工会组织距职工最近的地方。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由于受经济浪潮冲击而与职工渐行渐远。2016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的管理意见,明确提出工人文化宫坚持公益性发展方向,推动当地政府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公益事业单位管理,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同时,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用一年时间集中清理工人文化宫的出租、承包行为”,把最好的场地留给职工,在探索“传承”和“创新”中,让工人文化宫重新焕发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要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作为引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以及职工技能提升和素养教育大基地的工人文化宫,更要把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市场导向与服务定位,其作用更加凸显,使命更加光荣。
把工人文化宫建成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不仅是当下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还是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工会工作方针落实、落细的具体体现。
打造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要讲究一个“实”字。让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智慧。从“刷存在感”到职工有获得感、现场感,不仅是一个量变更是一个质变。只有让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工人文化宫里有文化、工人文化宫里有活动、工人文化宫里有品牌,才能把工会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出来,才能让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打造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要讲究一个“新”字。打球照相、吹拉弹唱不能丢,还要在传承中创新,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职工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如场馆改、扩建中不是想当然和“拍脑袋”而是以“网言网语”形式在网上发布征集令,挖掘职工群众需求,尝试让职工做主,“标配+自助+点单”工会为你“配齐”。只有这样,工会才能牢牢吸引职工,职工才能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打造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要讲究一个“广”字。工人文化宫要顺利转型成功,单靠工会力量单打独斗势必捉襟见肘,要广泛调动社会多方资源,组建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者队伍和职工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借鉴外地文化宫建设成功经验,或强强联合,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采取网上网下结合形式和送文艺下基层方式,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效能,努力扩大工人文化宫在社会上影响力,做到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人文化宫就在哪里,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只有这样,工人文化宫才能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