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忘为民生
——西平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记者 丁振 通讯员 胡军华 文/图
“近年来,西平县发展太快了,道路建设、公园建设等一天一个样,以前总觉得没有地方可去,现在不一样了,县城周围都是休闲的好去处。”赵盘林兴奋地说。
从臭水沟到生态游园的变迁,是西平县关注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支出、一件件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让西平人民切身感受到了民生工程带来的变化,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发展为了人民,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惠民实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如是说。
向贫困宣战:奏响时代之歌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12个非贫困县之一的西平县,为保障贫困群众同步全面小康,西平县立下“军令状”,向贫困全面宣战:决胜高质量脱贫,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2018年,西平县实现到户增收项目全覆盖,其中新覆盖贫困户7611户17677人;建成20个重点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525户3553人;建成集体扶贫工厂23个,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吸纳就业573人,贫困群众110人;投资1180万元,采取注入优质企业分红的方式,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启动光伏发电项目,完成63个村级电站建设,覆盖贫困户4334户。
同时,西平县通过就业创业增收、电商扶贫增收、金融扶贫增收、“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增收等方法,千方百计想法子、找路子,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多少个日日夜夜,西平县广大干群艰苦奋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赢一场又一场“攻坚战”,2018年实现24个贫困村出列、2272户633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93%,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8%,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向教育求进:夯实民生之基
坚持民生优先,关键是落实到具体工作和民生实事上。
为补齐教育硬件设施短板,西平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至目前,西平全县已创建3所市级、16所县级“综合办学水平优秀学校”,21所县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39所市级“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市定29所学校“全面改薄”民生实事任务,27所已交付使用,2所主体已完工,“全面改薄”工作进度在全市排名第一。同时,西平县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解决了多年来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目前,西平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评估验收。
向城建发力:建设民生之要
近年来,西平县抓住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示范县的机遇,持续做好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城市承载力和吸纳力不断增强。
目前,西平大道、未来大道、解放路、柏城大道、金凤大道、凤鸣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和西凤广场工程已全部竣工;火车站广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完成主城区21座公厕升级改造,新建公厕23座,10座已建成,其他主体已完工;周驻南高速、许信高速、S224、S222等道路正在实施,形成了城内相互连接、城周环形围绕、城际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嫘祖海棠园、嫘祖植物园、嫘祖湿地公园等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5%,绿地率达34.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39平方米。
西平县还建成了与公安110联动具有西平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理及时、运转高效”的管理格局。同时,全面开展农村陈年垃圾整治,以坑塘治理、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为重点,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倡导文明新风,改善了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了城乡文明形象,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西平县召开。
向幸福奔跑:筑牢民生之本
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要解群众燃眉之急,更要保障民生长久幸福。
西平县严格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32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3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为2.9万多名困难群众发放生活保障金、救助金6412.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救灾救济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西平县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为1.49万贫困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推进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目前7个集中托养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西平县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危重孕产妇、创伤中心正在抓紧筹建,年底可完工;新建1所二级精神病专科民营医院——西平康雅医院,全县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2家,总量与单体规模均取得了新突破;全面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协同会诊、双向转诊、康复指导、远程培训。
水到亦渠成,根深方叶茂。一幕幕和谐温馨的画面,为西平县的民生工作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儿上,在衣食住行中体现牵挂和关怀,在百姓喜乐间收获累累硕果,已成为西平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的民生追求。
守住绿水青山,守住美丽幸福。
强化产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聚力民生实事,共创百姓幸福。
实施乡村振兴,乡村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