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随着寒假来临,各种兴趣班开始报名,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寒假几乎成了很多家长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激起家长无尽的担心和焦虑。于是,每逢假期,不少家长拉着孩子步履匆匆地奔赴在各种培训班转场的路上。孩子的学习日程被排得满满的,家长也因为奔波在接送的路途上辛苦不已。
在发现和引导孩子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培养特长、拓展知识面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初衷。但是,在替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家长一厢情愿、孩子“被兴趣”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或多或少存在功利思想,要么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从众跟风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兴趣班就不甘落后;要么只是将其作为给应试教育加分的砝码,以是否对孩子升学加分有利作为“有用”和“无用”的选择标准,而很少顾及孩子是否吃得消、是否真的感兴趣、是否真有这样的潜能。这无疑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一件事或某项技能产生兴趣时,就能激发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特长的前提必须是孩子感兴趣,如果孩子对培训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家长强迫去学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家长要多观察孩子,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发现和引导,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符合年龄段及身心发展状况的兴趣培训,从而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而不能盲目跟风攀比、一味贪多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