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学忠
豫南的冬天,田野里到处蒙着一层薄霜。经历了夏日绚烂的荷花园中,一节节莲藕正在泥土里浅睡。1月8日,天气寒冷,但驿城区板桥镇崔张楼村的村室里却暖意融融。在村民王大爷家里,记者见到崔张楼村第一书记高向阳。初次见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被晒黑的脸庞和干裂的嘴唇,这是他驻村以来走家串户、风吹日晒的“见证”,这也让他看上去不像是“城里来的干部”,而更像是当地的村民。
驻村以来,对全村384户情况了如指掌,工作干得踏实,得到全体村民的称赞。驿城区统计局派驻板桥镇崔张楼村的第一书记高向阳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肯定。
俯下身子暖群众。入村之初,高向阳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让群众接纳他,当时的情形是村民在议论、党员在观望、村干部也心存疑虑,还有人私下谈论“这个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能撑起崔张楼这片天吗?”面对大家的质疑,高向阳在想这样的问题:“驻村为什么、驻村干什么、驻村留什么?”
高向阳清楚,第一书记不同于以往的下派干部“挂职锻炼”,要想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仅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之中,更要把自己彻头彻尾变成“村里的人”,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不负组织的重托,让村民真正接受自己、认可自己、信任自己。于是,高向阳入乡随俗,去农家、下农田、说农话,不管刮风下雨,他用脚步丈量崔张楼村的每寸土地,几乎走遍了崔张楼的每个角落,白天调研走访座谈与村民拉家常、问民忧、解民难;晚上写日志、理思路、想对策,很快全村的老少爷们熟悉并接纳了他,大伙儿心中的疑惑也逐渐消除,慢慢扭转了对第一书记的看法,接下来开展工作就有了基础。
高向阳驻村后入户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崔张楼村是个非贫困村,全村384户1575人,耕地面积3092亩,近十年内没有得到过任何项目和资金的支持,至今通往村小学的一段路仍是泥土路。该村没有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村委会的七间平房破旧、潮湿、漏雨,高向阳深知崔张楼村要实现脱贫致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上。首先建立健全了周二例会等制度,然后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和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培训党员、慰问老党员,让党员参与乡贤理事会,评选最美庭院和孝老敬亲、道德模范等活动。驻村以来,高向阳积极帮助姚河村村民吴国强发展养殖业,为了让其扩大养殖规模,带领群众致富,高向阳多次联系区农商银行和板桥镇工商所为其贷款和办理营业执照等。目前,吴国强已饲养20多头肉牛。高向阳又联系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积极和驿城区水利局领导协商,在村小学西侧勘探了一个深水井位置,2019年春季就能开工建设。目前,实现了贫困户的“二不愁三保障”,今年崔张楼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人,除了政府兜底的20户23人五保户外,其他低保贫困户11户32人要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认真找好项目,办好惠民实事。高向阳带领村支书孙保林和村委委员田随成前往遂平县槐树乡参观学习美国速生竹柳种植基地,洽谈大面积种植竹柳事宜;他带领全体村干部前往驻马店市丰采鑫玩具制造有限公司,并与董事长李文武洽谈合作办分厂的事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工资,既能照顾到家又不耽误挣钱。在2018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期间,驿城区统计局党组又协调95袋面粉,在扶贫日当天,高向阳把面粉发放给贫困户、五保户、残疾户以及各村民组家庭生活条件较差的人员,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驻村以来,高向阳按照选派目标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驻得进、蹲得下、干得实,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下情上达、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用情走访农户,用心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发展,多措并举办实事。目前,崔张楼村呈现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村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层党建不断夯实、村风民风日益好转、治安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风貌。